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潘梅

查看数: 2203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8-3-30 16:30

正文摘要:

潘梅,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6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目前主要开展光功能导向配位超分子的机制与性能研究,在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与组装机理、新型配位发光材料的传能机制、性能调控与应用模 ...

回复

xiucai 发表于 2019-9-3 08:54:04
应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中山大学潘梅教授于2019年08月23日上午10:00在良乡校区工业生态楼118报告厅,作了题为“发光功能配位超分子:结构与机制”的精彩学术报告。


潘梅教授作学术报告
    潘梅教授首先从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背景出发,阐述了基于配位作用组装的金属-有机配合物体系具有来自于金属、配体、客体等多中心的光子吸收、能量传递、荧光发射的模式组合与机制,因而产生了区别于其他纯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独特发光性能与潜在应用。然后充分结合自己科研成果,向在场师生生动讲解了该团队在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发光材料的机制与应用探索领域开展的特色性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一系列光功能导向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材料的合理化模型设计与可控合成,探索了新型传能与发光、光调制、光转换的机理与机制,建立了独特的光学应用器件模型。报告结束后,潘梅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回答师生们的问题,讨论研究相关课题的科研问题,进行学术工作指导。


潘梅教授简介:
    潘梅,女,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6月出生于山东济南。目前主要开展光功能导向配位超分子的结构、机制与性能研究,在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与组装机理、新型配位发光材料的传能机制、性能调控与应用模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科技计划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广东省珠江人才创新团队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包括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t. Ed.、Nat. Commun.、Chem、Chem. Rev.、Coord. Chem. Rev.等发表通讯/第一作者论文80余篇,他引超过3500次,H指数36。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

zongzijie 发表于 2019-6-7 08:47:23
白光磷光体的设计在固态照明(SSL)和相关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实际价值。中山大学潘梅团队首次提出了在一系列染料封装MOF(LIFM-WZ-6)系统中通过双光子能量转换获得白光发射(WLE)的新策略。除了传统的紫外激发单光子吸收(OPA)途径,白光调制也可以通过双光子吸收(TPA)途径的MOF主链和封装染料的NIR激发绿色和红色发射的组合获得。这种全新的WLE生成策略将不同的光子能量转换机制巧妙结合,为开发其他光物理和光化学相关领域的新颖材料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Wang, Z. , Zhu, C. , Mo, J. , Fu, P. , Zhao, Y. , Yin, S. , Jiang, J. , Pan, M. and Su, C. (2019), White Light Emission from Dual‐Way Photon Energy Conversion in a Dye‐Encapsul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10.1002/anie.20190518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5186

liangyu 发表于 2018-11-16 16:41:25
分子磁双稳态的构筑与功能调控
报告人:潘梅副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11日下午13:30-14:30
报告地点:福州大学实验中心301
个人简介:主要教育背景:· 1994.9-1998.7 山东大学化学院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8.9-2001.7 山东大学晶体所 获材料学硕士学位· 2001.9-2004.7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讲授课程主讲课程:结构化学,结构化学模型实习,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超分子化学与物理
工作经历:· 2006.3-2009.12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 2010.1-至今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与兴趣:1. 分子化学-配位超分子的结构多样性和超分子异构;2. 材料物理与化学-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发光、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的性质和应用;3. 理论化学-超分子配合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和理论计算。
承担和参加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金属稀土发光配位聚合物的组装与性能研究(主持,2010.1-2012.12)。2.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基于三脚架配体手性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主持,2010.1-2012.12)。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主持,2010.1-2012.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联合项目:可见与近红外发光金属-有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电光/光电器件研究(参加,2010.1-2013.12)。5. 973计划项目:物质性能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金属离子调控的合成、组装与机理(参加,2008.1-2012.12)。6.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主持,2007.1-2008.12)。获奖情况:
· 2008年1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6完成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5 08:18 , Processed in 0.12890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