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

查看数: 3635 | 评论数: 1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8-3-31 19:00

正文摘要:

王双印, 现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 ...

回复

chunyu 发表于 2020-12-7 18:50:54
12月1日,第八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等出席活动并为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湖南省侨联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荣获“中国侨届贡献奖”一等奖。
       据悉,“中国侨界贡献奖”由中国侨联于2003年设立,每两年评比一次,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单位的支持下,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

qiangzi 发表于 2020-6-11 14:47:48
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主持完成的“电催化剂缺陷调控”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youwuyang 发表于 2019-12-26 18:41:21
2019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为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代表颁奖。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奖”,土木工程学院李念平教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金滩教授分别牵头完成的两项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双印教授长期从事电催化剂缺陷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从理解缺陷-构筑缺陷-利用缺陷的视角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利用缺陷位的活泼特性,实现了缺陷位的功能化修饰,赋予了催化剂新的催化功能,丰富了缺陷化学研究的内涵,为催化剂缺陷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青年科学奖授予长期在国内高校工作且已经取得突出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能力的青年教师,要求未满40周岁,每年一般不超过10人。

hanli 发表于 2019-9-21 10:44:53
(光)电催化固氮作用能利用清洁能源和催化材料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N2和H2O转化为NH3,如何设计和建立高效的产NH3体系是NRR领域研究的焦点。近日,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科廷大学蒋三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亚飞教授等人创造性地向Au纳米颗粒中引入CoOx层来调控Au的局部电子结构,进而提高其固氮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材料具有高的平均氧化态(40%),在-0.5 V(vs NHE)电压下的产氨速率高达~15.1 μg•cm-2•h-1,对应的法拉第效率为19%。此外,材料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调节Au的氧化态可以控制NRR过程中的N2吸附和反应能垒。总而言之,此项研究通过调节Au的氧化态提高了其电催化固氮性能,为设计构筑高效的NRR体系提供了新的策略。
Yafei Li,Jianyun Zheng, Yanhong Lyu, Man Qiao, Jean P Veder, Roland D Marco, JohnBradley, Ruilun Wang, Aibin Huang, San Ping Jiang, Shuangyin Wang.
Electronlocalization of gold in control of nitrogen-to-ammonia Fixation
Angew.Chem. Int. Ed. 2019.
DOI:10.1002/anie.20190947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9477

tijianba 发表于 2019-8-22 10:36:15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双印教授接连荣获“纳米研究青年创新奖”和“Materials Today新星奖”。
      纳米研究青年创新奖(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 Awards)是Nano Research编委会于2018年首次设立的国际性的纳米研究青年创新奖,旨在表彰对纳米科学技术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研人员。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由Nano Research杂志编委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遴选流程确定最终人选。今年的奖项评比仅在纳米能源科技领域开展,全球共44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青年学者入选。Nano Research将出版专刊展示本次所有获奖者的工作成就。
    “Materials Today新星奖”(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 Award)是为表彰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新星”而设立的奖项,表彰能力杰出、并有望成为未来学科带头人的早期生涯研究员。除1000美元奖金外,获奖者还将受邀在爱思唯尔材料旗舰期刊Materials Today发表特别评论文章。2019年新星奖在量子材料、软体智能机器人、储能材料、可持续性材料或能量转换材料领域产生,候选人博士毕业均不超过15年、在上述学科领域已有建树,并有望成为未来学科带头人。评选过程中,专家组评估了候选人所做研究的影响及其对材料界的贡献,最终评出四位获奖者。Materials Today是爱思唯尔材料学旗舰期刊,影响因子达到24.372。

xieyang 发表于 2019-6-30 08:45:26
报告人:王双印,教授,湖南大学               
时间:5月12日 下午 2:00
地点:湖南大学化学楼302


报告内容简介:电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电催化剂的表面。因此,在催化剂设计中,针对电催化剂的表面设计与调控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表面对电催化性能较为有利呢?早期的大量研究表明,电催化剂的表面缺陷,包括杂质缺陷、空位缺陷、填隙缺陷等,对电催化性能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事实上,多数催化剂晶体在制备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类型的缺陷。但是, 如何可控的产生缺陷、调控缺陷类型、控制缺陷浓度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缺陷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因此,围绕缺陷化学,对电催化剂进行表面调控具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
报告人简介:
王双印,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的表面调控。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 Nature Commun., JACS, Angew. Chem,Adv. Mater.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引用10000余次,H-index为53。

wudaogang 发表于 2019-3-25 17:07:34
Chem:37.8%,光电化学合成氨新突破!
光电化学还原N2可以合成氨,并产生可运输的氢气,但该方法受到光电阴极转化率低,产率低的限制。有鉴于此,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独特的亲气-亲水异质结构Si基光电阴极的光电阴极,在温和条件下的酸性电解液中实现了高达18.9 μg·cm -2·hr -1的氨收率,法拉第效率达到37.8%(vs RHE,-0.2 V)。光电阴极中,高度分散在聚四氟乙烯多孔骨架中的Au纳米颗粒构建的异质结起到独特作用:1)将N2分子富集在Au活性位点处;2)通过抑制析氢反应操纵质子活性。 DFT计算表明,这种异质结降低了氮还原反应的能垒。

Jianyun Zheng, Yanhong Lyu, Man Qiao, Yafei Li, Huaijuan Zhou,Shuangyin Wang et al. Photo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Ammonia on the Aerophilic-Hydrophilic Heterostructure with 37.8% Efficiency. Chem, 2019.
DOI: 10.1016/j.chempr.2018.12.003
https://www.cell.com/chem/fulltext/S2451-9294(18)30542-4

dandingdian 发表于 2019-3-8 08:59:23

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蒋三平教授和中南大学程义教授对单原子催化在CO2RR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该文发表在Small Methods(2019,DOI: 10.1002/smtd.201800440)上。

首先,作者系统的介绍为什么要开发单原子催化材料应用于CO2RR还原。由于纳米颗粒原子排列的差异性,单个颗粒中晶体面、边缘、角上的原子的配位数存在极大的差异,因而限制了催化反应过程的均一性和选择性,使得催化过程机理研究和可控性合成存在巨大的挑战。此外,尽管纳米颗粒的调控能够改变催化的路径和性能,但其可控性合成依然面临挑战,合成的纳米颗粒材料通常含有不同形貌、粒径和晶体结构。而负载单原子因其配位的均一性和与载体结合的可控性,为实现选择性可控催化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因此负载单原子催化材料综合了均相催化的高选择性和异相催化易实现产物分离的优点。在CO2RR还原过程中,CO2分子与H2O的竞争性还原、CO2RR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可控性一直是纳米颗粒面临的巨大挑战。更重要的是,单原子的性能与配位的原子、配位数关系密切,因此通过调控单原子与载体之间的配位环境,为开发新型CO2R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空间。

作者从单原子体系的CO2RR性能的发现、合成和活性中心点的确认等角度全面的介绍了炭载Ni、Fe、Co及其他金属单原子体系如Cu、Mn在CO2RR中的研究进展。以M-N-C单原子体系为基础,系统的讨论了其活性位点的界定,性能的差异及催化机制的差异,为M-N-C单原子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作者指出,尽管单原子催化剂为发展高效、高选择性CO2RR催化材料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单原子催化材料活性位点的均一性依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具有单一配位环境的单原子催化活性位点的可控性合成依然面临着挑战。更重要的是目前单原子催化CO2RR产物主要为CO,有少数报道为CH4等,但调控单原子与载体的作用机制能够获得高附加值的C2小分子碳氢燃料罕有报道,有待进一步开发高选择性合成碳氢燃料的新型单原子催化材料。作者指出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单原子的演变,考虑单原子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未形成金属键的双原子、原子级分散的纳米团簇对研究单原子催化的影响。此外,单原子催化材料依然面临着单位比表面积内活性位点数量低,亟需开发可控性合成高载量单原子新方法。


wangfei 发表于 2019-2-26 08:59:01
MVC: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WSY: 我们课题组专注于电催化剂缺陷化学相关的研究。通过催化剂原子缺陷的构筑,设计高性能电催化剂,认识缺陷产生机制,理解缺陷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构建其在催化剂设计方面的应用基础,为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主要研究思路为理解缺陷,构筑缺陷及利用缺陷,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以高定向热解石墨为单质碳模型催化剂,利用电化学微操作平台直接揭示了边缘缺陷的高催化活性,建立了缺陷、表面电荷与电催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2、选择性构筑化合物催化剂本征缺陷并剖析其作用机制,建立了不同本征缺陷与电催化活性间的构效关系,揭示了化合物本征缺陷促进催化性能提升的机制;3、通过异质原子修饰本征缺陷,调控缺陷位电子结构,引入功能性化学键,赋予其新的电催化功能,阐明了缺陷位原子修饰对电催化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此外,课题组近期还将电催化剂缺陷化学的思路拓展到光电催化体系,既提高了光电催化体系的活性,又大幅度提升了其稳定性。

Upbringing and early interest in science

MVC: 当您还在上学的时候,您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把您吸引到科学领域的呢?

WSY: 本科时候,我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事实上,在大学四年级之前,我对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不十分清晰:可能是去一家化工厂做个技术员,甚至可能远离化学化工行业。直到大四的时候,获得去日本交换留学的机会,才慢慢明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规划。在日本交换的一年间,我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关于温度敏感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当自己成功合成第一批具有温敏特性的高分子的时候,异常的兴奋,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MVC: 如果您没有走科研这条路,您现在会干什么?如果重新选择,您还会继续做学术研究吗?

WSY: 其实,人的职业选择有很多种可能性。如果重新选择,我仍然会继续做学术研究。做学术,可以不受外界约束,可以享受自由的心态与环境,可以追逐未知,可以探索精彩的微观世界,非常奇妙!

Main field of interest

MVC: 是什么促使您选择电催化剂缺陷化学作为您的研究课题?

WSY: 我们研究电催化剂缺陷化学,最早源于对碳基催化剂本征缺陷作用的好奇。早期文献报道,杂原子的掺杂可以提升碳材料电催化氧还原的活性。元素周期表中碳附近的元素基本上都曾被掺杂进碳催化剂中且都显示了或多或少性能上的提升,而机理解释多从原子间电子相互作用考量。奇怪的是,不同的原子相互作用竟然都可以获得性能的提升。仔细梳理文献发现,杂原子掺杂过程所不可避免地引入的本征缺陷的作用被普遍忽略。那么,本征缺陷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基于这一思考,2013年,我们自主搭建了电化学微操作平台,利用高定向裂解石墨作为模型催化剂,研究了特定位点、区域的电催化活性,发现石墨边缘缺陷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直接揭示了碳材料本征缺陷的催化作用。而且,我们将缺陷位表面电荷与催化活性进行了有效关联,认识了缺陷与活性间的构效关系。随后,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构筑缺陷的策略,并将缺陷化学调控催化剂电子结构和活性的思路拓展到其他材料体系。还利用催化剂缺陷位本身良好的化学活泼性,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引入特定的原子、分子甚至颗粒,进一步研究缺陷的作用。这一系列工作,构成了我们课题组这几年的研究脉络:电催化剂缺陷化学。

MVC:您的研究组在围绕缺陷化学对于电催化剂的调控的将来有什么研究兴趣?在进一步丰富缺陷化学的理论上您有什么个人展望?

WSY: 虽然我们课题组前期在电催化剂缺陷化学研究方面有了一定认识和积累。但鉴于材料缺陷本身的复杂性,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去研究,比如缺陷构型、缺陷位的可控精准调节,缺陷位在催化过程中的动态演变,缺陷的环境稳定性,缺陷对不同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以及缺陷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等等。

在丰富缺陷化学的理论方面,个人认为还需要很多的基础工作要做,而且不单单电催化领域,其他材料的应用体系,缺陷也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多的交叉研究。随着表征技术的进步,对缺陷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利用缺陷化学指导材料设计也必将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MVC:您如何看待单原子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WSY: 单原子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单原子的特殊存在形态,也给催化领域带来了很多新奇独特的物化性质与催化性能,是催化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中,单原子的存在形态非常重要,而载体的缺陷位可以用来锚定单原子。通过载体缺陷类型、缺陷浓度等的调控,可以进一步调节单原子的电子结构、配位环境及其催化活性。近期,我们也基于缺陷工程的单原子催化剂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总结(Small Methods, DOI: 10.1002/smtd.201800406)。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因其低载量和高表面能等问题使其制备与应用还面临着巨大挑战。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单原子催化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将会有着重大应用。

Maj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your career

MVC: 对于您发表的著作,哪些是令您最骄傲的?您最喜欢的是您哪部分的研究工作?

WSY: 近五年的研究工作中,我最喜欢、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系统性的工作主要有如下三个:

1、理解缺陷:从单质碳材料体系出发,研究其本征缺陷的影响。我们选择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作为模型电极,自主搭建微区电化学平台,研究特定位点的催化行为,发现边缘缺陷位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804)。随后,研究了缺陷表面的荷电状态,发现随着缺陷浓度的增加,电极表面电荷逐步增加。与电催化反应进行关联,最终得到了经典的“火山图”关系(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10.1002/anie.201810207)。

2、构筑缺陷:以Co3O4为例,本征缺陷包含氧缺陷、Co2+缺陷、Co3+缺陷。研究不同缺陷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分别单独制造上述三种本征缺陷,发现不同类型的缺陷对表面电荷分布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均不同(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277),不同的类型的缺陷调控OER活性的机制也不同。随后,我们还系统研究了多元缺陷的协同效应,获得了性能更加优异的OER催化剂(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5867),并利用元素晶格能的差异实现了阳离子缺陷的选择性构筑(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5520)。

3、利用缺陷:利用缺陷位高的化学活泼性,我们实现了缺陷位的功能化修饰。首先碳缺陷位的氧原子修饰,进一步提升了催化性能(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606207)。同样,在Co3O4表面产生氧缺陷的过程中实现P原子对氧缺陷的修饰,引入新的功能性位点,从而赋予了Co3O4新的催化活性(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10, 2563)。另外,我们还利用缺陷位来锚定贵金属纳米粒子,调节贵金属与氧化物载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优异的甲醇氧化电催化性能(Nano Energy, 2018, 53, 604-612)。

此外,我们近期还梳理了近几年电催化剂缺陷化学的研究进展(Adv. Mater., 2017, 29, 1606459),还将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电催化剂辅助合成与表面改性的系统工作进行了总结(Adv. Mater., 2018, 30, 1705850)。

Advices to youth

MVC:您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WSY: 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科学研究过程有很多未知,保持探索未知的渴望并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对于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或学者,我有两点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探究科学本质;(2)独辟蹊径,忌盲从热点。

MVC: 您能否用简单的几个英文单词形容下拥有快乐的实验室生活的关键

WSY: Love your results.

dieluo 发表于 2018-12-13 12:50:44
报告题目:电催化剂缺陷化学
报 告 人:王双印 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9日(周五)下午15:00
报告地点:河南工业大学9205


报告人简介:王双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的表面调控。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 Angew. Chem,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总引用7000余次,h-index为45。报告将从缺陷化学的角度重点讲述催化剂的表面调控,着重介绍表面缺陷,包括杂质缺陷、空位缺陷、填隙缺陷等对催化剂性能方面的调控及影响。

pashan 发表于 2018-12-1 22:22:17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入选2018年国家杰青名单。
经过网络函评、会议答辩、网上公示和评审委员会评定等环节,本年度共有199位国家杰青申请人正式入选资助名单,来自112家科研单位,包括各大名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
王双印, 现为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东华软件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缺陷化学等。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JACS, Angew. Chem,Advanced Materials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总引用7500余次,h-index为4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旨在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lushuida 发表于 2018-10-12 08:51:57

Small Methods:过渡金属材料结构设计用于高效电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威胁着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开发下一代清洁可再生能源系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系统,例如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解水器件以及二氧化碳还原技术成为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由于此类系统中所涉及的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惰性,电催化剂的性能成为影响能源与转换器件最终性能的最重要因素。铂、钌、铱、金等传统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其高昂的价格、过低的储量以及较差的运行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在新一代电化学能源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为了降低对贵金属电催化剂的依赖,开发以过渡金属为基础的电催化剂用于电化学反应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近年研究工作的分析和总结,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昕教授合作在名为“Rational Design of Transition Metal-Based Material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的综述文章中,系统总结了对于过渡金属电催化剂的常见设计方案及其获得高催化活性的原理。该综述文章从创造更多催化活性位点、提高活性中心利用率、调节材料电子构型、提高导电性、以及控制材料晶面生长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合理地材料设计对于提高材料电催化活性(电催化氧还原ORR、氧析出OER、氢析出HER、二氧化碳还原CO2RR等)的重要作用及原理。文章为研究者们在过渡金属电催化材料设计方面提供了深刻指导作用。文末,作者对过渡金属电催化剂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为其在新一代能源存储和转换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该综述文章“Rational Design of Transition Metal-Based Material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在线发表在Small Methods (DOI: 10.1002/smtd.201800211)上。


qiulan 发表于 2018-9-8 17:01:35
日前,由2018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评选,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双印获评《物理化学学报》青年科学家。会议共评选4位青年科学家,其中Light 青年科学家奖2名、物理化学青年科学家奖2名。

本次青年科学家评奖标准要求年龄在38周岁及以下,以在本领域的科研贡献为唯一评价标准,不看海外经历及之前所获奖项。

会议将于2018年10月12日-1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10月13日将举行青年科学家颁奖典礼。 会议包括四个主题(两个分会):表面分析技术,表面科学,环境及能源催化,光电材料及器件。并包括6个大会报告、6个特邀报告、42个邀请报告、若干普通报告及墙报展示。届时,我校王双印教授将受邀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作大会报告。

该学术会议由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共享平台-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北京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京大学、苏州纳米所、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协办,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大学和苏州众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qiumian 发表于 2018-8-12 09:36:22
2018年国际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会议(ISHHC)-催化科学进展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课题组博士生王燕勇获美国化学学会催化青年学者奖 (ACS Catalysis Early Career Award)。


ISHHC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目前已连续举办16届,催化科学进展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是其卫星会议。本次会议由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和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举办,《ACS Catalysis》期刊赞助支持,内容涉及催化材料、催化剂表征、能源和环境催化、绿色化学和工艺、光电/电催化等多个催化方向。


美国化学学会催化青年学者奖(ACS Catalysis Early Career Award)是为早期在催化工作中有优秀表现的研究者设置的奖项,评选对象为从事催化研究的高年级博士生和获得博士学位5年内的催化研究者。本次奖项是通过对催化研究者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讨会的口头陈述进行综合评估,由学术委员在55位口头陈述候选者中选出6名优秀表现者。王燕勇此次参会得到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支持。


王燕勇的研究方向是电催化分解水,博士期间先后以第一作者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7篇,4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其中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

maoyao 发表于 2018-5-1 15:33:42
报告题目:  电催化剂缺陷化学
报告人:王双印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2018年4月26日下午3:30 (星期四)
地    点:复旦大学江湾化学楼A3030
邀 请 人:蔡文斌  教授


王双印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的表面调控。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JACS, Angew.Chem,Advanced Materials,EES,ACS Nano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总引用5800余次,h-index为37。


报告摘要:电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电催化剂的表面。因此,在催化剂设计中,针对电催化剂的表面设计与调控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表面对电催化性能较为有利呢?早期的大量研究表明,电催化剂的表面缺陷,包括杂质缺陷、空位缺陷、填隙缺陷等,对电催化性能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事实上,多数催化剂晶体在制备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类型的缺陷。但是,如何可控的产生缺陷、调控缺陷类型、控制缺陷浓度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缺陷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因此,围绕缺陷化学,对电催化剂进行表面调控具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在催化剂表面调控,尤其是缺陷化学方面取得的进展。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7 11:26 , Processed in 0.11959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