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化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洪钟

2017-12-3 19:25|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404| 评论: 0

摘要: 李洪钟,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生于山西昔阳。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 ...

李洪钟,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生于山西昔阳。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洪钟,1941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之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长期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注:该项目集体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人未获奖),其中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

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1986-1988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多种燃料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和微细颗粒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有关论文于1989年获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1989年开始,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以及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焦化厂、攀枝花钢铁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工业气固流化床和移动床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曾用自行设计的光纤微观摄像探头发现快速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存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提出了颗粒与添加组分设计、流体设计、外力场设计、内构件和床型设计等旨在抑制气泡和聚团的生长,实现气固散式流态化的理论与方法。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6月9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暨化工系系庆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清华纳米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李洪钟院士做了题为“聚焦结构、界面与多尺度问题,开辟化学工程的新里程”的报告。

2010年6月24日,出席郭慕孙先生文集首发式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2年2月15日,出席陈家镛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暨绿色化工冶金学术研讨会。

2012年2月28日,李洪钟院士、张懿院士一行应邀访问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朱庆山,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唐力陪同访问。双方围绕院地合作,特别是过程所与攀钢在川的项目合作交换了意见。

2012年9月26日,李洪钟参加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隆重举行的纪念叶渚沛先生诞辰110周年科学思想座谈会 。

2014年4月1日,李洪钟院士做客“大煜科学讲坛”,以“化学工程中的结构问题”为题,详细讲述了化学工程中介尺度结构定量描述及其与三传一反的定量关系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4年4月21日,李洪钟回到太原理工大学,就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交换了意见。

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气、固流率,气体压力和颗粒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提出V型阀与L型阀排料动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V型移动床排料阀、气控气球式高压加料器等。用自制微观摄像探头,得到快速床内瞬态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的照片,证实了聚团的存在,发现当纳米和超细颗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团时,可实现散式流态化。发现加入流化床中的铁磁性颗粒可形成“链状物”,能有效破坏气泡、沟流和聚团,实现散式流态化。

李洪钟研究方向为工业多相流反应器结构与流动行为的量化预测理论和优化调控方法; 多相流结构与传递和反应的相互关系;多相反应与传递过程强化的理论与方法;流化床反应器模拟与放大规律的研究等。承担科技部973计划过程节能重大项目及与云南多家企业的合作项目。

李洪钟在流态化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专著

2010.11   《过程工程:物质·能源·智慧》     李洪钟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8         《流态化手册》     郭慕孙,李洪钟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     李洪钟,郭慕孙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 理论及应用》       李洪钟,郭慕孙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23:59 , Processed in 0.1675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