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化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家骢

2017-12-7 14:34|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119| 评论: 0

摘要: 沈家骢,高分子化学家 1931年9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兼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吉林大学化学系主任,研 ...

沈家骢,高分子化学家 1931年9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兼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吉林大学化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兼任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化学部常委以及各种基金的评委。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超分子化学与层状膜组装的研究,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聚合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共聚物的链段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等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研究本体聚合中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模型。20世纪80年代末,从事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应用分子间的弱作用力,如静电作用力、氢键、配位键等构建有明确界面的层状功能膜,表面图案化与纳米微粒开展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研究有机、高分子与细胞的界面结构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基于识别的抗氧化硒酶及其模拟物等。于1998年、2001年与2004年主持三届超分子国际香山会议以推动国内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专著有《聚合反应微观动力学》、《超分子层状结构》等。曾获1989年、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并获发明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

1. 超分子层状结构与功能

借鉴自然界的自组装和自组织的概念,利用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诸如疏水效应、静电作用、氢键、配位键等,合成或筛选具有自组织能力的构筑基元,发展界面分子组装方法,构建界面清晰、结构稳定的层状聚集体,利用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的概念,设计与组装了若干种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多功能集成的组装体,发展功能超分子材料与薄膜器件, 已做出了一些有特色的工作, 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方面研究共发表SCI检索论文61篇,论文被他人引用367篇次。撰写《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等专著2部。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展了磷光配合物发光材料进行高效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对于发展高效电致发光器件开辟了新途径;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率蓝光和白光电致发光材料,率先开展了三重态电致发光的研究,及开发新型宽禁带聚合物材料,推动了我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获得了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组织并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计划” 重大项目。

3. 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增长自由基性质

根据加聚反应机理,用引入含有时间参量的几率构建了引发、增长、终止几率函数,这些函数乘积就是特定机理的分子量分布函数,亦即相应的机理微观反应动力学方程的解。以反应转化率为隐函数,简化了分布函数的形式,建立了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关联。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

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抗体酶模拟体系与分子识别

他及其研究集体较早地开展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抗体酶的研究方面,构建了一系列具有GPX酶活性的硒化和碲化环糊精体系,其中一种碲化环糊精是目前活力最高的小分子GPX模拟物;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化学修饰,实现了酶的功能转换,获得了活力高于相应天然酶的半合成含硒酶。

新中国成立不久,沈家骢,来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在老一辈教育家和科学家唐敖庆等人的带领下,承担实验室筹建、实验课指导以及党团工作。在进行教学与行政工作的同时,他带领师生在聚合反应动力学及增长自由基性质的研究上开展科研工作。文革期间中断了十年,但他能利用统计理论,图形分析,转化率含数及蒙特卡罗计算等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方法从反应机理出发,比较彻底地解决以化学模型为基础建立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关联及待共物置体系的推广。这一成果在当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多项部委级奖励。此外,他曾先后在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他带领研究组开展了以有机凝胶为核的两栖性截肢动植物在水面微箱分散制备,类似“浮萍”及“倒浮萍”和 LB 膜研究。建立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静变作用的分子沉积层状组装方法。可以实现有机功能小分子,聚合物大分子及半导体纳米微粒层状薄膜的构筑。沈家骢在有机、无机、纳米微粒的置备、复合与组装及有机光电信息的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95 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于1997年年初起动。历经四年到2000年底圆满结题。该项目以有机聚合物电制发光材料和电光集化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材料器件及基本物理问题为重点集中解决了具有较先进指标的材料设计、合成与器件的稳定性问题。在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新概念、新材料与新的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研制全新的有机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项目除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外还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若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形器件。获得了以蒋明华院士为组长的验收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好评,项目总评价为特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21:43 , Processed in 0.0530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