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金属材料 钢铁 查看内容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1-26 16:19| 发布者: fiber| 查看: 157| 评论: 0

摘要: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于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2012年正式挂牌建成运行;2013年经国家科技部评估并验收合格,正式对外开放。 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 ...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于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2012年正式挂牌建成运行;2013年经国家科技部评估并验收合格,正式对外开放。

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钢铁冶金工业为对象,以能源高效梯级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关乎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为目标,根据国际钢铁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定位于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四个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研究包括:

(1) 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针对冶金高温反应过程中矿相结构和熔体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高温过程多介质因素对其矿相结构演变和重构的影响规律,以及复杂多相冶金熔体的结构和黏度、界面张力等熔体物性的研究。

(2) 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针对未来钢铁冶金及相关能源过程的低碳排放技术,开展焦炉、高炉煤气重整—循环喷吹高炉炼铁、气基还原炼铁、煤粉高效燃烧与强化供氧技术以及钢铁工艺全流程能量流网络优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3) 铁矿资源高效利用。针对劣质化铁矿与复杂共生矿高效利用,开展高温复杂多相体系组元相互作用及元素迁移和高效分离机制、复杂共生矿选择性还原与熔融分离规律以及劣质化矿、复杂共生矿及二次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4) 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针对高洁净度钢铁材料,开展钢中杂质元素和有害夹杂物去除的热力学限度和夹杂物性态的控制机制以及温度、气氛、搅拌、介质等因素对传质影响规律等高洁净度钢液高效经济冶炼关键技术的研究。

实验室独立运行以来,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引智计划在内的重大科研任务,累计科研经费逾9000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冶金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2013年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技术1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32余项。

  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固定科研人才队伍。主任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郭占成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担任。实验室现有固定及兼职人员7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及研究员45人(博士生导师44人),副教授及高工10人。研究人员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Willy Korf”杰出教育将获得者1人,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除固定工作人员外,还有400多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同时本实验室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人员,合作进行课题申报、人才培养,并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目前实验室集中使用面积4500m2,包括3500m2科研用房、1000m2冶炼和试验车间,并且拥有价值60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成像XPS及多功能电子能谱仪、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矿相解离分析仪、综合热分析系统、高温X射线衍射仪、高温拉曼光谱仪、金属原位分析仪、3D粒子成像系统、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红外显微镜、扫描电镜、碳硫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综合电化学测试仪、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气体质谱分析仪、各种高温实验炉、高端计算机模拟分析平台等,其中百万以上设备仪器14台套,所有设备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具备较完善的高温冶金反应过程测试、产品性能测试与组织结构分析、钢铁冶金工艺计算模拟的仪器设备与装置系统。另外,实验室建立了一系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以来,本着“联合、流动、开放、竞争”的运行机制,注重与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积极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到实验室讲学,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和合作研究,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对外测试服务等多种途径,将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紧密地与国内外学术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增强实验室在本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烈欢迎国内外博士后、访问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联合地科学交流和研究,欢迎年轻有为的硕士和博士来实验室进一步深造,为国家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干勇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钢铁冶金领域连铸工程与新技术基础理论、技术集成研究和近终形、高效连铸等方面的工程研究和技术推广。

Professor Yong Gan, Fellow of CA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AE

ChairMan of Society of Rare Earth of China

Research Fields: Fundamentals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continuous casting in iron & steel making.

委员Members

成员         职称         单位         Members          Company

白晨光     教授         重庆大学         Professor Chengguang Bai      Chongqing University

董元篪     教授         安徽工业大学         Yuanchi Do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郭占成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Professor Zhancheng Gu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刘日平     教授         燕山大学         Professor Riping Liu          Yanshan University

王新华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Professor Xinhua W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王一德     教授(院士)       太原钢铁公司         Professor Yide Wang

Fellow of CAE   Taiyuan Iron & Steel LTD

杨 健     教授         宝钢研究院     Professor Jian Yang Baoshan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月乔文孝         教授         东京大学         Professor Fumitaka Tsukihashi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赵 沛     教授         中国金属学会         Professor Pei Zhao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Metals

周国治     教授(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         Professor Kuo-Chih Chou

Fellow of CA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朱鸿民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Professor Hongmin Zh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朱苗勇     教授         东北大学         Professor Miaoyong Zhu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 邮编:100083

联系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站:http://slam.ustb.edu.cn/slam/smvc/IndexBs-main/index.jsp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钢铁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
6月5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
超纯316L不锈钢自主化制备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电子器件加工设备关键部件用316L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应用等级、夹杂物等的要求极高,
北京科技大学获批建设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依托我校建设的“钢
马秀良、张波等:钝化膜稳定性及不锈钢耐蚀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马秀良、张波和博士生魏欣欣等人利用在过钝化电位下的
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提升及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1 00:23 , Processed in 0.33174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