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侦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教授团队进一步探索了合成所谓‘HPbI3’这一方法的机理。他(她)们将氢碘酸(HI)溶液加入溶解有碘化铅(PbI2)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利用常规方法合成了被普遍认为是‘HPbI3’的前驱体材料。通过详细的表征阐明了目前对该材料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并讨论了其产物对钙钛矿薄膜及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在论文中作者利用一系列表征方法(原位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分析(in-situ TG-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深入分析了产物的组成成分以及内部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粉末产物中含有溶剂DMF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二甲基胺碘盐((CH3)2NH2I,简称DMAI),这一水解产物可与PbI2反应最终形成DMAPbI3晶体(而非常规认识的‘HPbI3’)。通过进一步分析DMAPbI3在钙钛矿薄膜结晶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了DMAPbI3的含量对钙钛矿薄膜形貌、缺陷态密度、稳定性以及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制备出稳定高效的CsxDMA1-x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题为“Unveiling property of hydrolysis-derived DMAPbI3 for perovskite devices: composition engineering, defect mitigation, and stability optimization” 发表在Cell出版社iScience期刊上。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刘明侦教授为通讯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04:33 , Processed in 0.08508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