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于存明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99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 14: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化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金科在江雷院士和于存明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8.758)上发表学术论文:Integrated Bundle Electrode with Wettability-Gradient Copper Cones Inducing Continuous Generation, Directional Transport and Efficient Collection of H2Bubbles,即浸润性锥簇电极用于氢气的连续生产、定向输运、以及有效收集研究。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耗竭,氢气作为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载体,被认为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氢能的有效方法,备受关注。然而,电极效率除了受催化剂性能限制外,还受到生成气泡的影响(Bubble effect),导致高的反应超电势和大的欧姆电势降。气泡主要通过两方面影响电极的效率:1)黏附在电极表面,降低电极反应的有效面积;2)分散到溶液中,阻碍电解液与电极的有效接触。因此,如何将气泡从电极表面快速导走,同时又避免其释放到溶液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界中的仙人掌刺以及蜘蛛丝,可以利用其锥形结构实现液滴的定向输运。受此启发,制备了浸润性梯度锥簇电极,电极的尖端可以产生氢气泡;在锥形结构和浸润性梯度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气泡能够在电极表面及相邻电极之间进行定向运输;锥簇电极的根部存在气囊,可以抑制电解液泄漏,选择性地吸收氢气泡。该策略既可以将生成的气泡驱离电极表面,同时又避免其进入电解质中,实现了氢气生产-输运-收集的一体化。
该工作得到了化学学院、北航校团委、以及北航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的大力支持。化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董富垚以及机械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楚芊,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以及论文发表过程中同样做了大量工作。
       文章链接为:https://doi.org/10.1021/acsami.1c049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1 06:29 , Processed in 0.0842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