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生物钟超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钟超,博士,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200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于2009~2011年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生物工程系以及麻省理工合成生物学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职位。2014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担任研究员和助理教授。


回国后获上海曙光学者荣誉,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联合基金, 国家海洋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资金的支持。钟超博士教育和科研背景主要包括材料科学, 生物医药工程, 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多学科。其个人专长主要是生物灵感材料, 生物纳米技术和合成生物学在以上领域的应用。钟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和 ACS Nano 等。钟博士在生物材料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做特约邀请报告。另外,钟博士曾担任国际生物材料协会年会分论坛主席,国际材料会议(墨西哥会议)分论坛主席,在2016年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上担任“合成生物学战略工程生物材料”分论坛主席,2017年担任东方科技论坛第295期“微生物和微生物组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执行主席。


钟超    助理教授、研究员

研究方向        生物灵感材料,生物纳米技术以及合成生物学在以上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联系方式        zhongchao@@shanghaitech.edu.cn
备  注        青年##

研究介绍                 
实验室(整合的生物灵感性分子工程实验室)以生物灵感性工程准则为主线,以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下一代生物灵感性材料,生物纳米技术或装置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物和非生物界面交叉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关前沿技术的开发; 2)发展新型的生物灵感性材料,生物仿生纳米技术及其在医药和其他重要技术领域的应用; 3)基于分子,细胞和组织等多级别的生物灵感分子器件和装置的开发及应用。
科研成果                 
1. C. Zhong, T. Gurry, A. Cheng, J. Downey, Z. T. Deng, M. Stultz, T. K. Lu. Strong underwater adhesives made by self-assembling multi-protein nanofibe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 In press).
2. C. Zhong, Y. X. Deng, A. Kapetanovic, M. Rolandi, A polysaccharide bioproto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1, 2, 476.
3. C. Zhong, A.Kapetanovic, Y. X. Deng, M. Rolandi, A chitin nanofiber ink for airbrushing, replica molding and microcontact printing of self-assembled marco-,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Advanced Materials 2011, 23, 4776-4781. (Inside cover feature).
4. C. Zhong, C.C.Chu,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of acid polysaccharide-based hydrogels: Towards porous 3-dimensional bone-like bio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6080-6087. (Highlighted in Biomimetic Materials Collection on RSC Biomaterials Science Blog).
5. C. Zhong, A. Cooper, A. Kapetanovic, M. Zhang, M. Rolandi, A facile bottom-up route to self-assembled biogenic chitin nanofibers. Soft Matter 2010, 6, 5298-5301.
6. C. Zhong, C. C. Chu, Acid polysaccharide-induced 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 (ACC) films: colloidal nanoparticle self-organization process. Langmuir 2009, 25, 3045–3049.
7. A. Y. Chen, C. Zhong, T. K. Lu, Engineering liv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4 , Perspective paper, In press).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09:15 , Processed in 0.09500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