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马秀良

[复制链接]

360

主题

392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秀良,男,满族,1964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固体原子像研究部主任;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副理事长。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随后师从著名材料科学家、晶体学家、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奠基人之一郭可信院士(1923-2006),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及大连理工大学从事Al基合金中十次对称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1994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Dortmund大学(“洪堡”学者)、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名古屋)、东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及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等地从事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2001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现已合作撰写学术专著2部、合译专著1部。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被引3300余次。


性 别        男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研究员        
专家类别        博士生导师
部 门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固体原子像研究部
通讯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研究部
邮政编码        110016        
电子邮件        xlma@imr.ac.cn
电 话        +86-24-23971845        
传 真        024-23891320
简历:
  198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1989-1994年师从郭可信院士,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及大连理工大学从事Al基合金中十次对称准晶及相关晶体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1991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以来先后三次在德国Dortmund大学及Juelich研究中心进行有关材料电子显微学的研究(“洪堡”学者)。1997-2001年间先后在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东京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作Research Fellow,从事材料界面精细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研究领域:
  材料结构与缺陷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Al合金中的稳定准晶及其新晶体相的发现
  曾在二元Al-Co合金中发现稳定的十次对称准晶相。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普遍认为的稳定的十次准晶只能在三元的Al合金系中存在这一观点;成功地制备出毫米量级十次准晶单晶体并测得其有别于传统晶体的独特的物理性能数据;此外,在Al-Co及Al-Cr-Cu合金中发现20个与准晶结构密切相关的新物相,并将之归纳为单斜和正交两大点阵群族,丰富了早期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建立起来的Al-Co合金平衡相图;提出准晶相是上述两大晶体群族中共有的极限成员(单胞无穷大)这一重要观点。立
  ♦ 不锈钢点蚀形核机制的新认识
  发现不锈钢点蚀初期导致硫化锰局域溶解的微小“肿瘤”。虽然业已普遍认为不锈钢点蚀的发生起因于不锈钢中硫化锰夹杂的局域溶解,但是,由于缺乏微小尺度的结构及成分信息,点蚀最初的形核位置却被描述为“随机的、不可预测的”。点蚀初始位置的不明确一直制约着人们对不锈钢点蚀机理的认识及抗点蚀措施的提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发现硫化锰夹杂中弥散分布着具有八面体结构的氧化物(MnCr2O4)纳米颗粒,这些纳米氧化物的存在相当于硫化锰中内在的微小“肿瘤”。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硫化锰的局域溶解正是起源于它与“肿瘤”之间的界面处,并由此逐步向材料体内扩展。这一发现为揭示不锈钢点蚀初期硫化锰溶解的起始位置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使人们对不锈钢点蚀机理的认识从先前的微米尺度提升至原子尺度,为探索提高不锈钢抗点蚀能力的新途径提供了原子尺度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社会任职:
  现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物理与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显微学报”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区域中心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专家组成员、英国Materials Letters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获奖及荣誉:
  1993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1999年度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美国ISI“经典引文奖”(Citation Classic Awards)、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个人网页:
http://www.synl.ac.cn/org/sol/WEBnew/yjbzr.htm#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6 22:57 , Processed in 0.10747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