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侯剑辉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52

帖子

4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6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光伏(OPV)电池以其能够通过低成本溶液加工工艺制备大面积器件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得益于新材料的不断开发,OPV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突破了20%,表现出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然而,推进OPV技术的产业化,不仅要着眼于提升材料的光伏性能,更要严格控制相关材料的合成成本。目前,高效率的给、受体材料面临着合成步骤复杂和产率低下的问题,这无疑大幅增加了材料的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有机光伏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侯剑辉课题组围绕高效率、低成本材料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Natl. Sci. Rev. 2021,8,nwab031;Nat. Commun.2021,12,5093;Adv. Mater. 2022,34,2108090;Adv. Mater. 2022,34,2105803;Angew. Chem. Int. Ed.2023,62,e202214088;Angew. Chem. Int. Ed. 2023,62,e202314362)。
      近期,该课题组以低成本的噻吩-苯环-噻吩(TBT)单元为出发点,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非稠环电子受体材料。首先,他们通过在中心苯环的邻位引入两个2-乙基己基烷氧基取代基,合成了受体材料TBT-2。基于TBT-2的OPV电池实现了13.6%的PCE。进一步,通过改变苯环上烷氧基的取代位置以及在分子中引入α位点支化的烷氧基作为侧链设计了受体材料TBT-13,这样的分子设计赋予了材料更好的平面性和稳定的构象。增加的HOMO和LUMO空间分布波函数的重叠,使TBT-13的吸收峰相较于TBT-2红移了85 nm,有利于相应电池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基于TBT-13的OPV电池因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的协同提升,表现出了16.1%的PCE。此外,他们通过精细调节烷氧基侧链的长度设计了受体材料TBT-26。共混薄膜显示出更加有序的π–π堆积和良好的聚集特性,从而表现出了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进一步将OPV电池的PCE提升至17%,这是目前基于全非稠环受体制备的OPV电池所能获得的最高结果。同时,该材料的成本低至85元/克,非常适合产业化应用。他们结合溶液理化性质,通过调控涂布条件,制备的30.6 cm2电池实现了13.5%的PCE。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受体材料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分子设计策略,也为OPV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期刊上(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4c00090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03753),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杨霓,通讯作者为化学所侯剑辉研究员和崔勇副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2 20:52 , Processed in 0.08151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