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施思齐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33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0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综述:锂离子电池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多尺度计算模拟研究进展

固体电解质膜(SEI)是影响有机液态锂离子电池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由于其复杂的成分结构及动态的固液界面,仅从实验上难以清晰地给出其结构成分特征、离子/电子传导特性、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等物理图像,急切需要结合理论模拟来全面深入理解上述性质,进而加速SEI膜的改性研究进程。本文以SEI的形成、原位改性、性能预测和设计为主线,系统评述了近三十年SEI的多尺度计算模拟研究进展:综述了常见电解质溶液EC、VC、FEC还原形成SEI及利用添加剂进行改性的理论模拟研究;围绕电子隧穿、离子电导、界面电化学/化学/力学稳定性等问题,揭示了SEI理性设计的发展历程;阐明了融合不同时间-空间尺度模拟方法开展SEI综合性能理解并进行性能预测、添加剂筛选及高效SEI膜设计的必要性。

近日,上海大学的施思齐教授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Yue Qi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李泓研究员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合作发表题为“Review on modeling of the anod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专题综述文章,文章概括了近年来利用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对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膜的理解、预测与设计,详细综述了SEI的形成过程、形成原理及改性方法。

这篇专题综述是作者对其相关研究领域进行的综述总结,以计算类文章为主,并结合个人研究观点对领域内的热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概述。文章第一作者为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在读博士王爱平(Aiping Wang),自2016年师从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化学能量存储材料的物理基础和微观设计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3 18:48 , Processed in 0.10888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