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陆安慧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22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6: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安慧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聚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领域,主要从事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新型多孔炭的溶液合成及功能高效集成等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提出“纳米空间限域热解”策略,创制胶体型炭,解决了纳米炭易团聚粘连的科学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聚苯并噁嗪炭源实现了含氮多孔炭的一步合成;从分子底层设计出发,实现了纳米材料孔道与形貌的精准调变及功能高效集成,显著提升了多孔材料的CO2吸附分离性能,实现了低碳资源临氧催化转化过程创新,推动了胶体催化技术和磁控分离催化技术发展。承担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重大计划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计划等各类重点项目,以及多项国内外企事业委托项目。创新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彰显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被Materials Views中国、国际著名评论期刊Materials Today等报道。已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引10000余次,H-index为47,受邀出版英文专著2部,获得授权专利12件,在美国ACS年会、国际炭会议等具有影响力的会议上做大会或邀请报告40余次。部分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是Elsevier 年度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多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学位论文称号。

陆安慧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化工学院院长
性别:男
毕业院校: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学科:工业催化化学工艺 能源化工
办公地点:大连市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B527,邮编:116024
联系方式:0411-84986112
电子邮箱:anhuilu@dlut.edu.cn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1996.92001.10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化工工艺博士
1992.91996.7太原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学士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2009.7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2005.42009.5德国马普学会煤化学所课题组长
2002.42005.3德国马普学会煤化学所博士后 洪堡学者
2001.112002.3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化学所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新型化学电源(锂离子电池)
催化新材料
多孔材料设计合成及规模化制备工艺
气体吸附分离与纯化
低碳烷烃制烯烃及其衍生物
低碳醇的催化转化
研究领域
催化新材料
多孔材料设计合成及其规模化制备工艺
气体吸附分离与纯化
低碳烷烃制烯烃及其衍生物
低碳醇的催化转化
论文成果
A Highly Porous Graphitic-N Rich CarbonStabilized Copper Nan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thanolDehydrogenation.ChemCatChem 2016, DOI: 10.1002/cctc.201601373.
Fabrication of high pore volume carbonnanosheets with uniform arrangement of mesopores.Nano Research, 2016, 6,DOI:10.1007/s12274-016-1399-9.
Interconnected Nanoflake Network Derivedfrom a Natural Resourc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ACS Appl.Mater. Interfaces 2016, 8, 27843−27849
Using confined carbonate crystals for thefabrication of nanosized metal oxide@carbon with superior lithium storagecapacity.J. Mater. Chem. A, 2016, 4, 15030–15035
Size Dependen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Trace Heavy Metal Ions Based On Nano-Patterned Carbon SphereElectrodes.Nanoscale, 2016, 8, 13695–13700.
Precise Synthesis of Discrete andDispersible Carbon-Protec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MRI Imagingand Photothermal Therapy.Nano Research, 2016, 9, 1460-1469.
专利
快速合成块体分等级孔道结构含氮多孔炭的方法
一种合成形貌尺寸可控的α-Fe2O3纳米颗粒的方法
一种尺寸和形貌可控的单分散纳米空心炭球的制备方法
自发泡制备酚醛泡沫材料及泡沫炭材料的方法
一种高比表面积分等级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种苯并噁嗪树脂纳米聚合物球及炭球的制备方法
著作成果
Porous Material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Nanocasting: A versatile strategy to createnano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科研项目
非金属硼化物催化低碳烷烃氧化脱氢制烯烃的科学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7/08/17, 进行
乙醇直接脱氢多界面催化剂的纳米定制和性能调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7/03/14, 进行
低碳分子催化转化的高稳定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制, 国际合作项目, 2016/12/09, 进行
丙烷临氢脱氢催化剂的研发,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2016/06/15-2019/06/15, 进行
二氧化碳捕集与纯化关键技术研发, 主管部门科技项目, 2015/12/31, 进行
多孔炭吸附材料, 2010/08/01-2015/01/15, 完成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先进能源材料与催化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陆安慧教授于2008年受聘为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担任德国马普学会煤化所客座教授,合作研究并指导博士生,2010年成立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团队,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课题组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在读博士11人,在读硕士17人,已毕业学生54人,一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人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国奖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一人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多人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课题组致力于功能纳米材料(炭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转化与储存、低碳分子催化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迄今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Mater.,J. Mater. Chem.,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和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英国国际合作项目、德国洪堡基金仪器专项等。
我们的理念是
      以科学研究为己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2 14:55 , Processed in 0.14797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