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金福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1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9: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工系负责研发的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7月3日,由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金福教授和王铁峰教授负责、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和化工系联合攻关研发的“3000吨/年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技术”,在山东德州宁津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韩布兴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高正明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卢春喜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杨朝合教授、中国科学院谢朝晖研究员、中国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曹坚总工程师、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范传文教授级高工担任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处处长李文军、清华大学化工系副主任王玉军等参加鉴定会。
  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技术由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研发,由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山东瑞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建,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建成国际上首套“3000吨/年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技术”工业示范装置。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完成单位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山东瑞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做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考察了现场,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答辩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技术开发了盐酸羟胺合成新型复合酸催化剂首次实现了催化法连续生产盐酸羟胺工艺;相比传统工艺,反应时间由48 小时缩短至2小时、产品收率由70%提高至95%以上,产品纯度超过99.0%,达到优级品水平;开发了混酸连续精馏分离工艺,实现了废酸液资源化利用并降低综合能耗60%,属于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的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建议进一步优化工艺,加快产业化。
  在鉴定会上,化工系副主任王玉军表示,“3000吨/年盐酸羟胺催化法连续生产技术”开发是医药精细化工领域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化工系与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攻关的重要成果,化工系将继续积极支持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盐酸羟胺是一种重要的高端化学品,是合成抗癌药(羟基脲)、磺胺药(新诺明)、布洛芬、农药(灭多威)等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还原剂和显像剂。该技术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在羟脲-磺胺类医药产业链上取得了重大进步,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9:37 , Processed in 0.08412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