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王成新教授

[复制链接]

21

主题

33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8-8-3 09: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大学鲁兵安教授、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等在锂硫电池研究上获重要进展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鲁兵安教授课题组博士生樊令在锂硫电池研究上获重要进展,为同时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和锂枝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相关成果以题为“Simultaneous Suppression of the Dendrite Formation and Shuttle Effect in a Lithium–Sulfur Battery by Bilater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2.441)。樊令为第一作者,湖南大学鲁兵安教授中山大学王成新教授、以及Clemson大学Apparao M. Rao为通讯作者。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得其在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锂硫电池面临着两大挑战:锂金属负极的枝晶效应和硫正极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樊令提出了利用双边SEI膜(在硫正极和锂负极同时形成SEI膜)来尝试同时解决锂硫电池中硫正极的穿梭效应和锂负极的枝晶效应。通过将传统的酯基电解液和醚基电解液混合使用,利用硫化的聚丙烯晴作为正极,构建了锂硫电池正负极双边SEI膜,使得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另外,组装的硫-石墨全电池和软包锂硫全电池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0 23:44 , Processed in 0.0828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