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90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2:2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60年的办学历史,其焊接专业1953年开设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时期,为全国最早设立焊接专业的3所学校之一。1988年成立焊接与材料系,2003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和理事长、秘书长单位,中国焊接学会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单位。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下属的“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1个材料工程硕士领域;设置“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腐蚀与防护”、“电子封装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3个教学系:材料与成型系、焊接与电子封装系、腐蚀防护与高分子系,3个实验室:金属材料与材料成型实验室、焊接与电子封装实验室,腐蚀防护与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另有一个校级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挂靠我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也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群“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取得排名并列全国第48位的优秀成绩。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拥有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效焊接工程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高效焊接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原国防科工委特种焊接技术和大型结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共建单位。
       学院现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先后涌现出全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沈世瑶教授,全国金属材料知名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刘和法教授,船舶行业及武器装备系统著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蒋成禹教授,全国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著名专家谢春生教授等优秀教师。现有教职工12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名、教授22名、副教授34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8名,专业教师博士率超过80%,海外留学回国人员31名;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3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多人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学院在校本科生16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四位一体,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省工业支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研究课题300余项,累计科研到款经费超亿元;申请及获得国家专利30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以及其它部、省、行业学会、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建有江苏省本科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4门、江苏省精品教材2部,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4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长期以来,学院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乌克兰国家马克洛夫造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群马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滑铁卢大学,韩国材料研究所、科学技术院、成均馆大学、光州大学,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克雷洛夫海军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良好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8 12:24 , Processed in 0.07959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