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张诚

[复制链接]

59

主题

69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 17:13: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 诚
工学博士  教授/博导 化工学院副院长
能源材料及应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18号
邮编:        310014
办公室:        存中楼807室
实验室:        化工楼503室
电话:        86-0571-88320508
E-mail:        czhang@zjut.edu.cn

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电致发光、光伏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压致变色)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材料
 
学    历:
1985.09-1989.07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
1989.09-1992.03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2.03-1996.10 浙江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讲师
1995.03-1998.09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2.03-1995.03 浙江工业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讲师
1996.10-1997.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员 东京 工业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1997.10-1998.09 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
1998.10-1999.03 浙江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副教授
1999.03-2001.03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 能量转换与吸收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
2001.03-2002.07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研究员, 聚合物基环境友好吸能材料
2002.09-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09.09-2012.06 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社会兼职:
2004.05-至今 中国化学会 会员
2005.01-至今 浙江省纳米技术协会 理事
2007.11-至今 《微纳电子技术》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08.05-至今 中国化工学会 会员
2008.11-至今 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 理事
2012.05-至今 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行业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 理事
2015年-2017年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 专家 2010.10-至今 浙江省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理事

荣誉与奖项: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8年,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
2008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8年,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0年,获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17E030001,噻吩类微孔聚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机理研究,2017/01-2020/12,3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3174,噻吩类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质研究,2017/01-2020/12,72万元,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3179,非对称结构苯并三唑类聚合物-ZnO 纳米阵列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2013/01-2016/12,80万元,已结题,主持
4.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专项,2012DFA51210,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2012/05-2015/10,270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子课题,2011CBA00709,新型电池结构的探索性研究,2011/01-2015/12,76万元,已结题,主持
6. 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010CB635108,新型有机/无机纳米有序复合电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2010/01-2012/12,55万元,已结题,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3071,低维导电聚偏氟乙烯/碳纳米管复合耐热材料的研究,2008/01-2010/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6-0536,聚合物基能量转换与吸收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2007/01-2009/12,50万元,已结题,主持
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R503223,多相聚合物体系相结构的调控机理与吸波材料的设计,2004/01-2006/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83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沙发
发表于 2018-8-16 08:56:18 | 只看该作者
噻吩-咔唑-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质
曲星星, 戴玉玉, 李维军, 欧阳密, 张诚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能源材料及应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杭州 310014


摘要 以苯和二联苯单元为核,分别在其1,4位和4,4'(对位)引入噻吩-咔唑单元,设计合成了9,9'-(1,4-亚苯基)双[3,6-双(2-噻吩)]-9-氢-咔唑(BTCPh)和9,9'-[1,1'-联苯基]-4,4'-二取代基双[3,6-双(2-噻吩)]-9-氢-咔唑(BTCBPh)2种化合物;再通过电化学聚合得到相应的交联结构聚合物,分别为聚9,9'-(1,4-亚苯基)双[3,6-双(2-噻吩)]-9-氢-咔唑(pBTCPh)和聚9,9'-[1,1'-联苯基]-4,4'-二取代基双[3,6-双(2-噻吩)]-9-氢-咔唑(pBTCBPh)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法(CV)、多电位阶跃、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2种聚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质、相似的颜色变化、较高的光学对比度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质.pBTCPh聚合物薄膜比pBTCBPh表现出更快的响应速度,这可能是由于前者具有更加均匀规整的堆积结构,有利于变色过程中的离子嵌入与脱出所致.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673174,51573165,51603185)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LZ17E030001)资助.
通讯作者: 张诚,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E-mail:czhang@zjut.edu.cn     E-mail: czhang@zjut.edu.cn
引用本文:   
曲星星  戴玉玉  李维军  欧阳密  张诚  . 噻吩-咔唑-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8): 1699-1706.
QU Xingxing  DAI Yuyu  LI Weijun  OUYANG Mi  ZHANG Cheng  . Synthesis and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of Thiophene-carbazol-benzene Derivativies.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 39(8): 1699-1706.
链接本文:  

http://www.cjcu.jlu.edu.cn/CN/10.7503/cjcu20170837     或     http://www.cjcu.jlu.edu.cn/CN/Y2018/V39/I8/16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09:26 , Processed in 0.08937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