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光辉的历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砥砺奋进七十年》《所志Ⅱ》揭封仪式隆重举行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6:5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十载栉风沐雨,大海扬波。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为弘扬和传承大连化物所文化精神,献礼70周年所庆,9月18日下午,我所隆重举行《光辉的历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砥砺前行七十年》《所志Ⅱ》揭封仪式。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黄向阳,我所党委书记王华、党委副书记毛志远、离退休老领导,以及两部出版物的作者、编委代表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毛志远主持。
  毛志远首先介绍了《光辉的历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砥砺前行七十年》《所志Ⅱ》的出版背景及基本情况,讲述了编撰的艰辛历程,并向为两本书出版付出心血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真切的感谢。
  周德进宣读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光辉的历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砥砺前行七十年》编撰的序言。序言高度概括了我所建所70年来,应国家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需求,精准科研定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解国家“燃眉之急”,为新中国建设前赴后继,为国家战略贡献科技力量;希望我所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执着前行,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后,黄向阳与王华共同为新书揭封,与会作者、编委代表先后发言,畅谈了在编辑、写作中的感受,表达了对我所历史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最后,王华做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各位作者、编委表达了由衷感谢,感谢大家对研究所历史与文化传承做出的贡献。他表示,我所在新中国建设、东方巨龙崛起中承担着自主科技创新的重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角色。“科技报国,勇争一流”的精神,历代传承,生生不息,是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所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他强调,我们要始终铭记科技报国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研方向,始终保持科研上协力攻坚的团队合作精神,始终不改勇争一流的科研追求;紧紧围绕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围绕世界一流研究所建设目标,继往开来,开拓攀登,共同携手开创我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0个研究部和1个研究平台。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和SABIC-DICP先进化学品生产研究中心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2016年以来,大连化物所按照中科院的统一部署,经过反复研讨和凝练,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十三五”期间的“一三五”规划,即,一个定位:“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化石资源优化利用、化学能高效转化、可再生能源等洁净能源领域,持续提供重大创新性理论和技术成果,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四个重大突破:“基于自由电子激光平台的能源化学转化本质与调控,以合成气制乙醇为代表的化石资源转化利用,新型动力电源与储能技术,以化学激光为代表的化学能高效转化”;九个重点培育方向:“太阳能光-化学和光-电转化技术及科学利用,秸秆催化转化利用技术,甲烷和合成气直接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微反应技术,基于组学分析新技术的转化医学研究,寡糖农用制剂创制及应用推广,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绿色高效推进技术,高通量、高效富氮膜技术”。
  2017年10月,中科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筹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按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模式运行,加快构建“1+X+N”开放融合的创新组织体系,组建能源领域强大科技创新“集团军”。2018年4月,中科院批准依托大连化物所启动实施“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A类先导专项,总经费16亿元,通过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争取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2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截至2018年底,在所工作两院院士1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大连化物所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95人。截至2018年底,在读研究生1001人,其中博士629人,硕士327人,留学生45人。已培养研究生2843名,其中博士1948名,硕士895名。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72人。毕业的校友中,有8人当选为两院院士、28人入选国家引进人才项目,30人获杰出青年基金支持,14人获优秀青年基金支持,13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称号。
  201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8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13项。2013年,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1年到2018年,大连化物所发表SCI论文总数733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2432篇,74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 Chem.、JACS等顶级学术刊物上(IF>9)。出版科技专著24部。
  2011年以来,大连化物所累计申请专利6716件,其中发明专利6090件,累计专利授权231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01件。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以及国内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其中,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在国际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期刊中位居Q1区,其2018年SCI影响因子分别为3.525和3.886。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1:45 , Processed in 0.09030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