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同济大学2名教授入选2016年度材料科学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复制链接]

182

主题

218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0:4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oke 于 2017-3-9 10:50 编辑

       2月27日,世界著名出版集团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MCCR)榜单,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冰教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黄争鸣教授入选材料科学2016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冰教授
        1970年12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92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学士
        1995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硕士
        1998年7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理学博士
        1998年8月至2001年9月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北京大学、舍布鲁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2001年11月 同济大学化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研究方向
        1.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光转换材料体系的强弱作用协同设计、构筑与组装
        2.稀土功能化合物及微纳米固体的温和控制合成、相结构、微结构和光转换性质
        3.稀土晶体骨架杂化复合体系的功能化组装、光功能集成及发光器件
        4.稀土晶体骨架杂化复合体系的可控制备及光物理传感
        5.高值化稀土基发光材料的研制、应用及开发
        二、荣誉与奖励(国内外学术组织或机构学术兼职)
         1.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上海市稀土学会理事
         3. 青岛大学客座教授
         4. 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 连续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14 (排名第30位/130名)、2015 (排名第22位/135名)、2016 (排名第22位/143名)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科学)
         三、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1142、近紫外/可见光激发新型稀土杂化材料体系的化学键组装、光转换功能及应用研究,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91122003、新型稀土功能化合物晶态材料的导向设计、可控制备及光磁性质研究、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971100、化学键-模板效应协同控制组装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体系、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671072、多重强化学键构筑新型稀土/无机/有机分子杂化发光材料、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301013、新型多元稀土发光分子杂化功能体系的组装、主持。
         四、学术成果
        作为通讯作者在被SCI收录的国际重要英文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0余篇,不完全统计被SCI期刊他引5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14 (30位/130名)、2015 (22位/135名)、2016 (22位/143名)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材料科学),近期多篇入选ESI “Hot Paper”,多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H因子43。撰写英文专著1部、撰写英文专著专章1章、中文专著专章1章。在稀土光功能材料特别是稀土光功能杂化材料领域有系统的研究成果,系国际上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组。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0名,硕士生43名(含9名硕博连读生);其中有47名先后60次获得同济大学研究生各类奖学金,(自2012年始)有14名获得国家奖学金。
        2.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黄争鸣教授
       黄争鸣,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结构设备与工艺本科,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工程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现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联系电话:021-65985373,e-mail: huangzm@tongji.edu.cn
       一、标志性成果
       创建了复合材料弹-塑性本构理论-Bridging Model,是“Failure Olympics”参评理论中惟一可计算纤维和基体中热残余应力的理论(Comp. Sci. Tech., 2004, p. 450),经国外多个研究小组独立评估(Int. J. Impact Engng., 36: 899–912, 2009; Compos Part B, 41: 446-453, 2001; http: //dx.doi.org/ 10.5772/50362)证实,桥联理论与Eshelby方法、Halpin-Tsai公式、胞元(Method of Cells)模型、混合率/修正混合率模型、Chamis模型、CCA(同心圆柱)模型、Mori-Tanaka方法、自洽理论、有限元法等相比,与实验吻合最好。
        发现了基体现场强度异于其原始强度的根本原因是添加纤维后引起的应力集中,首次将基体应力集中系数准确定义为线平均应力与体平均应力之比,并须沿破坏面的外法线方向平均,使得完全根据独立测试的纤维和基体性能预报复合材料强度成为可能(综述见:《应用数学和力学》,36(6): 563-581, 2015)。这曾被国内外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之举,世界名家Hashin就曾断言“即便最完整的单层板数据都不足以预测由这些单层板构成的层合板的破坏…。我本人不知道如何预测层合板的破坏,鉴于此,我也不相信任何其他人能够做到”(Comp. Sci. Tech., 58: 1005, 1998)。
         针对Hilbert第20个问题,证明了一般算子方程解存在性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 13: 829-832, 1989)。Hilbert被誉为数学界的亚历山大,他于1900年在巴黎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问题,主导了20世纪的数学发展,其中第20个问题是关于一般边值问题的解。
         发明了加热型不燃烟技术(CN201310562994.1、201510242774.X、PCT/CN2014/090470)。吸烟有害健康源自烟草燃烧释放的焦油和烟雾,只要不燃烧烟草,香烟对人类就无害,只要烟丝受热超过1800C,吸烟者所需并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烟香、烟气包括尼古丁等成分就会释放。趋利避害的关键是要将烟丝加热到1800C以上、燃点以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视频见本网页)。这将对烟草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发明了最轻风机叶片技术(ZL200910197175.5)。叶片为悬梁,唯将所有可能纤维都沿轴向布置,方可使重量降到最低,目前叶片除蒙皮必须双轴布外,仅有叶根三轴布不符合最优原则,本发明将叶根沿环向分成与连接螺栓(单圈螺栓)相同的梯型块,每个梯型块因宽度大幅减小得以由单向布预制组装,与三轴布梯型块相比刚度提高55%,而叶根三轴布接近叶片总重1/3,应用本发明,可将叶片同比减重高达15%,鉴于叶片气动效率已接近59%的极限,本发明是使叶片同比增益达10%量级的最后一种技术方案。
是同轴共纺制备芯-壳复合连续纳米纤维的技术发明人之一(ZL200310108130.9),比公开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的第一篇文献提早1个月,该技术曾被美国《科学》期刊刊文(Science, 2004, 304: 1917-1919)认定为静电纺丝领域的三大进展之一。
        所发表的论文单篇(Comp. Sci. Tech., 63: 2223–2253, 2003)最高SCI引用率迄今已超过3000次,是大陆本土科学家论文引用率最高之一。
        二、目前研究方向
        1、桥联理论进一步完善:
       (1)含界面相、界面部分非连续、部分界面开裂等非理想界面以及基体中含有孔隙桥联理论的建立与桥联矩阵的确定;
       (2)进入塑性后其它形式本构方程,恰如各向同性材料可由不同流动理论描述其塑性变形特征,基体进入塑性变形后的瞬时桥联矩阵不唯一,其它公式如何得到?现有桥联理论对复合材料受剪切载荷下的非线性响应预报偏于刚性,如何改善?
        2、分层预测:超过60%复合材料结构的破坏由分层引起,鉴于层合板本质上由基体粘接成一体,分层很可能因基体法向应力分量(含正应力和剪应力)达到临界值而萌生,前人研究证实分层沿自由边或孔边萌生,而面内载荷下自由边或孔边法向应力不为0的区域极小,因此,分层预测涉及有限元应力场分析,破坏判据建立,实验表征验证。进一步还需确定,哪些情况下的分层为致命、哪些为非致命破坏?
        3、基体应力集中系数:正如各向同性材料各种缺陷、不同加载条件导致的应力集中系数丰富研究成果汇集成了一本厚厚手册一样,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应力集中系数也同样千差万别,有待系统、深入研究。可以预料,由我们开启的基体应力集中系数研究成果将来也必定会汇集成另一本手册。
         4、有限元软件开发:将桥联理论及复合材料强度计算公式编制成用户子程序,嵌入有限元软件包,实现对任意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分析与设计。由于根据纤维和基体性能计算复合材料等效性能的桥联理论不仅精度很高,而且公式最简单、输入数据最少,一旦改软件开发成功,必然在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性能实验:复合材料单层板、层合板的验证实验,纯基体材料性能试验,分层萌生表征。
         6、在研基金:
        (1)复合材料中基体的现场强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2272238,主持,执行年限:2013.1- 2016.12,经费额:92万
        (2)界面对基体现场强度的影响,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批准号:20120072110036,主持,执行年限:2013.1- 2015.12,经费额:12万
        (3)非理想界面桥联理论及横向压缩下基体的应力集中系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472192,主持,执行年限:2015.1- 2018.12,经费额:110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1 21:01 , Processed in 0.08212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