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启华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30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7 09:25: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启华,女,博士,1969年出生,烟台人。现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组长。199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199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刘景福教授。1997.8-2003.03先后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法国LCOMS实验室和日本丰田中央研究院完成博士后工作,2003年4月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加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年晋升研究员。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8),第六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12)及第四届中国催化青年奖(2012)等奖项。



简历介绍:
姓名:杨启华        
性别:女
类别:研究员;杰出青年;百人        
学科:物理化学
职称: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
电话:0411-84379552        
Email:yangqh@dicp.ac.cn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116023        
   
代表论著:
  1. X. M. Zhang, Y. P. Zhao, S. T. Xu, Y. Yang, J. Liu, Y. X. Wei, Q. H. Yang*, “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 resins with enhanced acid strength via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within confined nanospace”, Nature Commun. 2014, 5, 4171-4179.
  2. Y. Yang, X. Liu, X. B. Li, J. Zhao, S. Y. Bai, J. Liu*, Q. H. Yang*, “Yolk-Shell Nanoreactor with Basic Core and Acidic Shell for Cascade Re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9164 –9168.
  3. B. Li, S. Y. Bai, X. F. Wang, M. M. Zhong, Q. H. Yang*, Can Li*, “Hydration of Epoxides on [CoIII(salen)] Encapsulated in Silica-Based Nanoreactors”,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1517-11521.
  4. X. B. Li, X. Liu, Y. Ma, M. R. Li, J. Zhao, H. C. Xin, L. Zhang, Y. Yang, C. Li, Q. H. Yang*, “Engineering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Building Blocks within the Hollow Interiors”, Adv. Mater. 2012, 24, 1424-1428.
  5. X. Liu, S. Y. Bai, Y. Yang, B. Li, B. Xiao, C. Li, Q. H. Yang*, “Enantioselective carbonyl–ene reaction on BINOLate/titanium catalyst encapsulated in magnetic nanoreactors”, Chem. Commun. 2012, 48, 3191-3193.
  6. S. Y. Bai, B. Li, J. Peng, X. M. Zhang, Q. H. Yang*, Can Li*, “Promoted activity of Cr(Salen) in a nanoreactor for kinetic resolution of terminal epoxides”, Chem. Sci. 2012, 3, 2864-2867.
  7. B. Li, F. Li, S. Y. Bai, Z. J. Wang, L. C. Sun, Q. H. Yang*, C. Li*, “Oxygen evolution from water oxidation on molecular catalysts confined in the nanocages of mesoporous silicas”, Energy Environ. Sci. 2012, 5, 8229-8233.
  8. L. Zhang, S. B. Wu, C. Li, Q. H. Yang*, “Facile synthesis of hybrid hollow mesoporous nanospheres with high content of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s for size-selective peptides/proteins enrichment”, Chem. Commun. 2012, 48, 4190-4192.
  9. H. Yang, L. Zhang, L. Zhong, Q. H. Yang*, C. Li*, “Enhanced cooperative activation effect in the hydrolyt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epoxides on [Co(salen)] catalysts confined in nanocages”,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6861-6865.
  10. L. Zhang, H. C. L. Abbenhuis, Q. H. Yang*, Y. M. Wang, P. C. M. M. Magusin, B. Mezari, R. A. van Santen,* C. Li*, “Mesopor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built using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blocks”,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5003 –5006.
  11. J. Liu, C. M. Li, Q. H. Yang*, J. Yang, C. Li,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s in a mild buffer solution and lysozyme adsorption”, Langmuir, 2007, 23, 7255-7262 (Cover Paper).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115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沙发
发表于 2018-7-13 10:52:52 | 只看该作者
主 讲 人 :杨启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纳米反应器中的催化反应研究
报告时间: 2018年5月10日上午11:00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材化学院图书馆望道厅(200座)
杨启华研究员简介


杨启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2001年在法国国家科学院LCOMS-CNRS/CPE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2003年在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杨启华研究员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有机-无机杂化多孔催化材料创制的基础研究,主要通过在分子以及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结构单元以及各单元间的结合方式的精细调变进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可控合成研究并开展它们在催化、分离及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有: 1)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合成的新方法;2)杂化材料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3)杂化材料在多相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4)纳米笼中精细化学品的合成; 5)杂化材料在酸碱催化中的应用;6)光电杂化材料的合成以及应用。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Chem. Mater.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8)、中国催化青年奖(2011)等奖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9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板凳
发表于 2018-11-28 08:51:46 | 只看该作者
Wiley人物访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启华研究员

MVC: 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YQH:  有机-无机杂化多孔材料独特的孔结构与优良的功能使其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我们课题组主要围绕有机-无机杂化多孔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开展了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有机-无机多孔催化材料合成方法研究;(2) 手性有机-无机纳米孔材料及其多相手性催化性能研究;(3) 新型纳米反应器的设计与合成;(4)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复合材料的合计与合成。


Upbringing and early interest in science


MVC: 当您还在上学的时候,您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把您吸引到科学领域的呢?


YQH: 上大学之前的理想是当图书管理员。读大学之后改变了想法。当时,一批新毕业的非常有活力的年轻教师给我们授课,那时很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另外,我们的年代信息传播没有现在这样便捷,感觉科研工作非常神秘,因此很想从事这项工作。


MVC: 您觉得影响您走上科研之路最重要的人是谁?


YQH: 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灿院士。在博士后期间我开始接触催化,李老师学识渊博,经常将深奥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方式传授给我们。李老师还经常告诫我们做研究不能跟风,要坐得住冷板凳。


MVC: 如果您没有走科研这条路,您现在会干什么?如果重新选择,您还会继续做学术研究吗?


YQH: 没有想过,因为人生是条单行线,我们现在走的路就是最好的路。但是如果重新选择我相信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做学术研究的。因为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它总会带动我们不断学习,保持年轻心态。


Main fields of interest


MVC:是什么促使您选择催化材料和催化反应作为您的研究课题?


YQH: 催化技术是现代能源、环境和化学工业的关键技术,催化材料的创新是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新结构多孔催化材料的发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产品催化合成技术的发展。然而精细化学品尤其手性化合物的催化合成技术亟待发展,因此创制可用于精细化学品尤其手性化合物催化合成的高效催化材料成为催化领域的挑战之一。


MVC:您的研究组对于有机-无机多孔材料用于多相催化和光催化的将来有什么研究兴趣?


YQH: 多相手性催化是实现手性药物及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高效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我们希望通过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了多相手性催化体系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推动多相手性催化领域的发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是发展宽光谱响应半导体材料。我们希望通过有机-无机杂化的策略将有机半导体和无机半导体的优势结合,实现光催化水分解产氢。


Maj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MVC: 对于您发表的著作,哪些是令您最骄傲的?您最喜欢的是您哪部分的研究工作?


YQH:纳米限域空间中的催化反应研究。我们发展了将分子催化剂封装于纳米反应器的多相化策略,研究发现限域在纳米笼内的金属络合物分子催化剂处于自由运动状态,从而在纳米尺度上保持了其均相催化的本征特性。因此,纳米反应器中的催化兼具多相和均相催化之优点;我们还发现纳米反应器极大促进双中心协同耦合效应,显示较高的本征催化活性;我们在限域空间中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实现了固体酸催化剂酸强度的调控。相关论文DOI:10.1016/j.jcat.2016.03.006;10.1039/C5CC04590H;10.1039/C4GC01767F;10.1038/ncomms4170;


10.1002/anie.201203774;10.1002/anie.200701747。


MVC:在科研经历中是否有些趣事可以分享?


YQH: 科研工作的最大乐趣在于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预想之外的结果。例如我们在做分子催化剂封装的工作时,最初的目标是将分子催化剂实现固载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其本征属性。然而在研究中我们意外发现限域空间可以促进协同催化效应的产生,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这对发展高效催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Work life balance


MVC: 科学工作之余,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YQH: 散步、游泳。


MVC: 相比男性学者,女性学者在工作之余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负担。您如何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YQH: 和家人做好沟通,共同承担。生活中的琐事不用追求尽善尽美。


Advices to youth


MVC: 您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YQH: 追求真理。


MVC: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家们崇高的志向?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YQH: 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


MVC:您能否用简单的几个词形容下拥有快乐的实验室生活的关键(Key to Happy Lab Life)
YQH:Curiosity, Creative and Logical thinking, Optimis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43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地板
发表于 2019-10-25 09:36:14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喹啉及其衍生物手性氢化双功能多相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批准号        21972134       
项目负责人        杨启华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资助金额        65.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20:54 , Processed in 0.09323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