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孙明亮教授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40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9:42: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信息: 男,博士,教授, 1980年生;邮箱: mlsun@ouc.edu.cn
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香江学者,海大青年英才工程,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教育科研工作经历:
9/2008 --今中国海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讲师、副教授、教授
1/2013 -12/2014 香港城市大学“香江学者计划”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 李振声教授
8/2007 -- 8/2008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学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 裴启兵教授
9/2003 -- 7/2008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导师: 曹镛院士
9/1999 -- 7/2003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信息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审专家,Nanoscal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Polymer Chemistry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课题研究方向:共轭有机半导体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合成,及其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发光池以及场效应管器件中的应用;聚合物介电弹性体。

科研项目: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3项科研课题,参与863、海洋公益专项等项目, 代表性工作如下:
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分子材料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巯基聚芴材料合成及其在太阳电池界面修饰层中的应用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硒吩为主链的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4. 香江学者:透过跨学科及多学院的协同努力迎接有机光伏打电池及发光二极管面临的挑战-界面电荷转移对有机电子器件的影响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56

帖子

2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沙发
发表于 2018-4-29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窄带隙二噻吩并吡咯共聚物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任静 1 , 陈伟业 1,2 , 李枫 3 , 王玮 1 , 阳仁强 2 , 孙明亮 1, ,
1.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100
2.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青岛 266101
3.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042

通讯作者: 孙明亮, mlsun@ouc.edu.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1274134)资助项目
摘要: stringUtils.convertMathHtml(二噻吩[3,2-b:2',3'-d]并吡咯(Dithieno[3,2-b:2',3'-d]pyrrole,DTP)分别与3种受体单元聚合得到聚合物P1~P3,受体单元分别为: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二噻吩苯并噁二唑(DTBO)和喹喔啉衍生物(TQ).研究表明,3种聚合物都有较窄的带隙(P1:1.23 eV,P2:1.51 eV,P3:1.50 eV),有利于活性层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其中P1获得了最宽的吸收(近1000 nm).将P1~P3与PC71BM共混制备光伏器件,当给受体比例为1:3时,基于P1的光伏器件短路电流密度(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JSC)为15.82 mA/cm2,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VOC)为0.38 V,能量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达到3.33%,为3种聚合物中最高的效率.对于聚合物P2和P3,在给受体比例为1:2时,光伏性能最好,此时P2与P3的PCE值分别为1.20%和1.37%,导致较低光电转换效率的因素是短路电流密度JSC(P2:9.70 mA/cm2,P3:9.21 mA/cm2)和开路电压VOC(约0.3 V)过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7:43 , Processed in 0.08612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