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rog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

  [复制链接]

24

主题

43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21#
发表于 2021-12-15 09:21:26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展现出的优异性质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石墨烯高温制备过程中带来的本征污染问题严重降低了石墨烯的性质,影响了石墨烯的应用拓展。铜衬底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常用衬底,对石墨烯的畴区尺寸、层数控制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不同晶面结构对称性和催化活性等的差异,铜衬底不同晶面上石墨烯生长的基元步骤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铜晶面对石墨烯表面本征污染物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还有待探究。
        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团队发现金属铜衬底的晶面类型会影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的本征洁净度,其中铜(100)晶面上生长的石墨烯洁净度高于其他几种常见晶面。这主要是由于活性碳氢物种在石墨烯/Cu(100)表面具有更高的迁移势垒而抑制了其表面无定形碳的形成。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在米级尺寸的Cu(100)衬底上上实现了洁净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超洁净石墨烯薄膜也展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该工作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基础,并将助力于石墨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信息:Xiaoting Liu, Jincan Zhang, Wendong Wang*, Wei Zhao, Heng Chen, Bingyao Liu, Mengqi Zhang, Fushun Liang, Lijuan Zhang, Rui Zhang, Ning Li, Yuexin Zhang, Yuchen Liu, Kaicheng Jia, Luzhao Sun, Yixuan Zhao, Peng Gao, Qinghong Yuan, Li Lin*, Hailin Peng* & Zhongfan Liu*. The role of Cu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towards growing superclean graphene on meter-sized scale.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922-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53

帖子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0
22#
发表于 2022-1-27 11:26:36 | 只看该作者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半导体单晶的外延生长技术已成为当今电子工业的重要基石。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大尺寸单晶薄膜的外延生长技术也必将成为其走向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这也正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类比于传统的半导体外延技术,石墨烯同取向外延生长的关键在于 1)对称性匹配的单晶衬底的制备和 2)较强的石墨烯-衬底相互作用。
       Cu(111)因具有与石墨烯相同的六方对称结构以及很小的晶格差异(3%~4%)而被公认为最具潜力的石墨烯外延衬底。然而,商业可得到的金属箔材均为多晶,其晶粒尺寸为微米量级。前期,刘忠范课题组与彭海琳课题组基于金属的“异常晶粒长大”行为,利用静态温度梯度退火和退火过程中热应力调控的方法,实现了分米级具有高指数晶面的单晶铜箔的制备(Adv. Mater. 2020, 32, 2002034),但金属的重结晶过程十分复杂,将受到温度、气氛、应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规模化放大过程中,面临着晶界迁移驱动力不足、单晶尺寸有限、晶面不可控等问题。另一方面,Cu(111)衬底上石墨烯的生长仍然存在着一定比例30°转角情况,并且在规模化放大过程中,石墨烯取向的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可以说,大面积、无错向(misorientation-free)石墨烯薄膜的规模化制备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
       为此,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通用石墨烯薄膜课题组从大尺寸Cu(111)单晶箔材衬底制备、石墨烯外延取向控制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揭示了铜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界角度对晶界迁移的作用,发展了强织构诱导的Cu(111)异常晶粒长大技术,实现了A3(0.42×0.3m2)尺寸单晶Cu(111)箔材的制备;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课题组合作,揭示了痕量氧在增强石墨烯边缘与Cu(111)衬底相互作用、消除石墨烯30°转角孪晶等方面的作用,利用痕量氧修饰石墨烯边缘,实现了高取向一致度(99.9%)石墨烯的批量生长。
       在石墨烯的CVD生长过程中,氢气的引入会使得石墨烯边缘的碳原子不同程度地被氢原子终止,从而削弱石墨烯与衬底的相互作用,使得外延衬底对石墨烯取向的调控作用减弱。研究人员探索了30°转角石墨烯孪晶的起源,以及石墨烯优势取向与Cu(111)衬底面内取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普通生长方法和氧辅助生长方法的典型结果和统计结果,同时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内增大O2分压有助于提高取向一致比例(图1)。
图1. Cu(111)衬底上石墨烯的外延生长结果
        进一步的,研究人员结合理论计算发现,在高温CVD环境下,微量的氧气会在铜表面迅速解离成氧原子,并以形成C-O-Cu键的方式增强石墨烯边缘和Cu(111)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同时表明,氧的存在会增大R0和R30两种石墨烯取向的能量差,这从热力学的角度说明了氧对于消除30°孪晶的机理。
        在多晶铜箔的单晶化处理方面,研究人员发现,铜箔自身的特性对于最终得到的铜晶粒尺寸有着重要影响,原始铜箔(未经热处理的铜箔)的织构能够限制异常晶粒的成核密度。基于此原理,作者开发了一种改良的异常晶粒生长方法,通过设计强(100)织构的铜箔,并结合温度梯度退火的方法,实现了A3尺寸Cu(111)单晶箔材的制备。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表征手段证明所得单晶铜箔具有优异品质。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制了中试级石墨烯薄膜生长装备,实现了A3尺寸Cu(111)箔材上单晶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获得的石墨烯薄膜显示出大范围的取向一致和68,000 cm2V-1s-1的超高室温载流子迁移率。
         相关研究成果以“Toward Epitaxial Growth of Misorientation-Free Graphene on Cu(111) Foils”为题发表于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1c06285。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林立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孙禄钊博士、苏州大学研究生陈步航、曼彻斯特大学王文栋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杨立志为第一作者。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以及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62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255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23#
发表于 2022-12-7 18:55:18 | 只看该作者
近日,中国化学会公布2022年度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和京博科技进步奖名单,我院刘忠范老师荣获2022年度京博科技卓越奖。
        授奖词:
       矢志不渝家国梦,敢凭烯碳赌人生。刘忠范院士以推进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为己任,揭示了石墨烯材料可控生长的基本规律,解决了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创建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原材料和装备的国际引领,并首次将石墨烯材料应用于国防尖端装备。


     京博科技奖介绍:
      “京博科技奖”由中国化学会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旨在鼓励和表彰在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自有技术创新能力。京博科技奖下设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京博科技进步奖和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4项子奖。其中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京博科技进步奖候选人由两院院士提名产生,分别产生1位获奖者,并分别授予100万元、80万元和60万元奖金予以表彰;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候选人采取“本人申报、导师推荐并单位同意”的方式产生,论文奖包括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和提名奖,奖金最高达50万元。2022年度京博科技奖颁奖典礼将择期举办,分别授予各位获奖者奖金、奖杯和证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04:05 , Processed in 0.1007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