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济南大学材料学院曹丙强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09: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名 曹丙强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78.1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职称(职务)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 新能源材料(半导体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方向)
“研究小组主页 http://www.ujncaogroup.org/
招生领域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学
学术与社会兼职
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等
联系电话 0531-89736292(办)
电子邮箱 mse_caobq@ujn.edu.cnmsecaobq@gmail.com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西校区)
个人简历:
1997年9月 — 2001年7月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
2001年9月 — 2002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生基础课。
2002年8 月— 2006年7月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
2006年9月 — 2008年8月 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与地球物理系,半导体物理组,Senior Scientist。
2008年9月 — 2009年7月 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电子与电子工程系,激光与半导体材料组,JSPS Fellow。
2009年7月 被济南大学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破格获聘教授职称。
2009年11月 获聘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全职,五年)。
2011年11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8月 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半导体材料》(拟)
研究生:《半导体材料物理》;《半导体器件与工艺》
在研项目:
1. 面向光电/光伏领域的半导体微纳材料与器件,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团队建设经费,2009年 -2014,主持,(鲁政办发(2009)117号)。
2. 集成了不同量子阱的PIN型氧化锌纳米线LED阵列的构筑与电致发光性能研究,(11174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012-2015,主持。
3. 基于生长密度调控的两类氧化锌纳米线量子阱的PLD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51002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2011-2013,主持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2014,主持
5. 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2-2015,主持
6. 受主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激光烧蚀生长技术与相关器件研究,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BS2010CL003),2010年-2012,主持
7. p型氧化锌纳米线的高压PLD掺杂技术及相关器件研究,教育部“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2012-2014,主持
专利与奖励:
1. 曹丙强,李村成,蔡伟平;具有紫外发光性能的氧化锌纳米片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ZL 200510122642.X)
2. 曹丙强,段广彬,徐红燕,王介强,陶珍东;一种芯壳型纳米线的制备方法(ZL 201010011817.0)
3.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06,中国科学院颁发)
4. 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09,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
5. 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Excellent Paper Award for Young Scientist (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奖)(2010,国际材料联合会和中国材料学会联合颁发)
7. 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2012,共青团山东省省委颁发)
8. 山东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2012,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
科研项目招商(含条件):
   本课题组正在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研究,已在透明导电薄膜、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性能气敏传感器等方面取得了主要进展。现有实验室面积170平米,主要实验装备有高压/低压PLD综合系统(300~10-5mbar,用于薄膜和纳米线生长),电化学工作站(德国Zahner),CVD系统(1200/1700oC),快速退火炉(RTP500),低分辨透射显微镜,电输运测试系统(1.8T,35K,用于Hall、磁电阻等测量),I-V(Keithly,SanEi等),IPCE测试系统(美国PV),光吸收/透射(UV-3600),PL系统(自己搭建),比表面测试系统,气敏测试系统等。此外还有材料学院公共科研平台(SEM,HRTEM,XRD,AFM等)支持。欢迎学术界和企业界认识前来开展学术和技术合作。
科研教学论文:
   截止2012年9月,已在Adv. Mater. Appl. Phys. Lett.;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Nanotechnology; J. Phys. Chem.; J. Appl. Phys.; CystEngComm; Phys. Solid. Stat.; Crys. Grow. Des.; J. Am. Cero. Soc;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35篇,H(Hirsch)指数为23,获授权专利2项。所发表论文已被国际同行正面引用1500余次,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术组织的积极评价。
教材著作:
  应Weily、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等科技出版社邀请,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为相关英文专著撰稿5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沙发
发表于 2019-1-3 12:50: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我院曹丙强教授(通讯作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发表在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7,159:227-234)上的学术论文(From unstable CsSnI3 to air-stable Cs2SnI6: A lead-free perovskite solar cell light absorber with bandgap of 1.48 eV and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是我校唯一入选的“201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17年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的,分布于69个机构,其中高等院校80篇,研究所14篇,高校附属医院和其他医院5篇,公司1篇,北京大学最多8篇。这100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都是自2017年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在本学科中具有明显的领先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07:07 , Processed in 0.16356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