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李慧

[复制链接]

92

主题

98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9: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大连化物所“张大煜青年学者”,“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钯膜纯化材料在燃料电池氢源及规模化氢气提纯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多项钯复合膜制备关键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项目10项,包括重大专项及GF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等,并参与国家863、欧盟第六框架和第七框架研究等多个项目,首次实现其在超纯氢气纯化领域的工业规模示范(800 Nm3/h)和甲烷重整钯膜反应器用于IGCC的规模示范。入选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受邀撰写3篇综述文章(J. Mater. Chem. A和Chem. Eng. Sci.等),为Woodhead Publishing (伍德海德出版社)撰写英文专著的1个章节,在核心科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6项。


姓名:李慧        
性别:
类别:研究员;百人        
学科:工业催化
职称: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
电话:0411-84379283        
Email:hui.li@dicp.ac.cn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116023        
简历介绍:
  2008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钯膜氢分离材料的化学稳定性。
  2008.10-2014.06先后受聘于荷兰能源中心(ECN,荷兰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欧洲最大能源研究机构)开展膜反应器用于二氧化碳捕获并联产氢气发电的研究,与多家知名企业如英国石油(BP),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开展合作,实现钯膜反应器用于二氧化碳捕获的放大示范,证明其经济可行;率先开展计算流体力学应用于膜分离过程模拟的前沿研究;研发多项多孔底膜表征和修饰的关键技术。
  先后承担和完成欧盟第六框架项目CACHET和第七框架项目CACHET-II, 荷兰政府资助的大型二氧化碳捕获项目CATO2,以及德国政府支持的大型二氧化碳捕获项目Helmholtz Portfolio MEM-BRAIN。
  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发表受邀综述,并发表英文著作的章节。曾为欧洲膜协会会员,以及近十种国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项。
研究方向:
  1. 高纯氢气分离
  以钯复合膜高纯氢气(>99.9999%)分离技术在半导体、LED及多晶硅光伏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应用为背景,制备高效和稳定的钯膜分离器,进而开发廉价的高纯氢气分离新工艺与新技术。
  2. 高纯氢气生产
  目前世界上90%的氢气都是由甲烷水蒸气重整过程制备的,而钯膜与甲烷水蒸气重整相结合能实现反应和分离一体化,并将装置投资降低约40%,因此钯膜反应器在高纯氢气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将钯膜材料制备、反应器工程设计与膜反应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研究相结合,促进钯膜反应器在高纯氢气生产中的产业化应用。
  3. 二氧化碳捕获
  以钯膜反应器在洁净煤电和洁净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捕获(IGCC-CCS, NGCC-CCS)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通过将钯膜材料制备、工程设计与膜反应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研究相结合,推进钯膜反应器在二氧化碳捕获中的商业化应用。
  4.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
  以温室气体CO2的回收循环利用为背景,开发高效的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并进行二氧化碳加氢膜反应器的创新设计,进而开发经济可行的二氧化碳转化新过程与新工艺。
代表论著:
  1. H. Li*, K. Haas-Santo, U. Schygulla, R. Dittmeyer, Inorganic microporous membranes for H2 and CO2 separation - review of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progress, Chem. Eng. Sci. 2015, 127, 401-417.
  2. H. Li, A. Goldbach*, W.Z. Li, H.Y. Xu, CO2 decomposition over Pd membrane surfaces, J. Phys. Chem. B, 2008, 112, 12182.
  3. H. Li, A. Goldbach*, W.Z. Li, H.Y. Xu, PdC formation in ultra-thin Pd membranes during separation of H2/CO mixtures, J. Membr. Sci., 2007, 299, 130.
  4. H. Li*, J.W. Dijkstra, J.A.Z. Pieterse, J. Boon, R.W. van den Brink, D. Jansen,Towards full-scale demonstration of hydrogen-selective membranes for CO2?capture: Inhibition effect of WGS-components on the H2?permeation through three Pd membranes of 44 cm long, J. Membr. Sci., 2010, 363, 204.
  5. A. Iulianelli, A. Basile*, H. Li, R.W. van den Brink, Advanced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Cambridge, Chapter 7, 2011, 184-21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07:55 , Processed in 0.08339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