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王兴明

[复制链接]

91

主题

93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8:2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 名:        王兴明         
性 别:        男         
最高学历:        理学学士       
职 称:        教授       
e_mail:        xmwang_xkd@163.com
电 话:        13547133962       
招收专业:        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应用超分子化学 (大环分子超结构形成机理、分子自组装及其生物活性)
2、化学生物学 (生物小分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和相互识别)
个人简介
王兴明,教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学士。1988年9月-1989年8月为兰州大学有机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1989年-1990年任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课程。所承担的有机化学课程为学校教改试点班优秀课程,主编、副主编出版《基础有机化学》、《大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等高校教材6部。多次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2007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曾作为主持和主研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和“应用超分子化学”。已发表论文60余篇,以第1作者或通讯联系人身份在国内外重要核心科技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和EI收录论文10篇。所带硕士研究生人平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大于2篇,其中6人的研究课题均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研究方向1:应用超分子化学,它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对于大环分子超结构形成机理、分子自组装及其生物活性, 主要策略是利用环平面上大的π电子共轭体系和环上各种官能团, 赋予了大环超分子复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 在主客体化学、金属富勒烯化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功能材料、分离材料、有机铁磁体、铁电体以及液晶等领域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非共价键力一般为静电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又称弱相互作用,它是产生分子识别的关键,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为生物主客体的许多特性、生命机体的复杂结构及大多数生命过程等,都离不开弱相互作用。了解非共价键力的性质,我们不仅能设计出具有自然界某些神奇性质的合成体系,还能创造出在学术上和工业上都有很高价值的新的化学产品。
研究方向2:化学生物学,它是化学与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一个重要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生物小分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和相互识别,主要策略是采用天然的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小分子及其配合物作为探针,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探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和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细胞过程的细节和调节机制、增进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的认识,而且对于创制和发展新颖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在研项目)
1. 主研四川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砷锑铋生物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 主持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生物有机合成及生物分子光谱分析”
3. 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生物素和D-泛酸钙合成研究”
4. 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藁本内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5. 主研完成省科技厅科学基金项目“PL型与ML型碳酸钙表面处理专用偶联剂合成与应用”, 省级鉴定为国际先进(川科鉴字[2000]第212号)。
6. 主研完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能富勒烯衍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
7. 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ZT超细微粉合成及其烧结体性能研究”(负责该项目的子项目“PZT超细微粉合成机理”)
8. 主研四川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型ZrO2/白榴石复合烤瓷粉的制备研究”
9. 主研企业单位委托项目“中性配合物六羰基铬产品研究开发”
10. 主研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性能研究”
代表论文
1. Dongling Xu, Xingming Wang*, Lisheng Ding.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γ-cyclodextrin–daunorubicin inclusion complex with herring sperm DNA, Carbohydrate Polymers(SCI收录,IF: 3.5), 2011, 83(3): 1257-1262.
2. Jianhang Huang, Xingming Wang*, Dan Fei, Lisheng Ding. Interactions of Vitamin K3 with Herring-Sperm DNA Using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stry, Applied Spectroscopy(SCI收录), 2010, 64(10): 1126-1130.
3. Na Zhaoa, Xingming Wanga*, Haizhuan Pana, Yamin Hu, Lisheng Ding.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yptophan-erbium(III)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SCI收录), 2010, 75(5): 1435-1442.
4. Haizhuan Pan, Xingming Wang*, Hongbo Li, Qiang Yang, Lisheng Ding.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Congo red-Sm(III)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SCI收录), 2010, 63(24): 4347-4357.
5. Yan Zhang, Xingming Wang*, Lisheng Ding. Synthesis and DNA Binding Studies of Mg(II) Complex of Schiff Base Derived from Vanillin and L-Tryptophan,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SCI收录), 2011, 30(1): 49-62.
6. Yan Zhang, Xingming Wang*, Lisheng 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ryptophan-vanillin Schiff base and herring sperm DNA, J. Serb. Chem. Soc.(SCI收录), 2010, 75 (9): 1191-1201.
7. Dongling Xu, Xingming Wang*, Dan Fei, Lisheng Ding.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clusion Complex of Hematoxylin with β-Cyclodextrin and DNA,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SCI收录), 2010, 29(11): 854-866.
8. XIAOCAI LIU, XINGMING WANG* and LISHENG DING. Mechanism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DNR)3 and herring-sperm DNA, J. Serb. Chem. Soc. (SCI收录), 2011, 76(10): 1365-1378.
9. Haizhuan Pan,  Xingming Wang*, Lisheng Ding.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Methylene Blue-Pr(III) Complex and Herring-Sperm DNA, Spectroscopy Letters , (SCI收录), 2011, 44(4): 294-299.
10. Jianhang Huang, Xingming Wang*, Lisheng Ding.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hematoxylin–Eu(III) complex interacting with Herring-sperm DNA,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SCI收录), 2011, 64(16): 2791-2803.
11. Jianhang Huang, Xingming Wang*,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matoxylin–Ag+ complex and Herring-sperm DNA with the aid of the acridine orange probe,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SCI收录), 2012, 1010(2): 73-78.
12. Hai-Zhuan Pan,1 Xing-Ming Wang, Min Zhang, and Li-sheng Di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Interaction Studies of Dysprosium(III) with Methylene Blue,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in Inorganic, Metal-Organic, and Nano-Metal Chemistry, (SCI收录),2011, 41(9):1215–1220.
13. 王兴明,黎泓波,胡亚敏,杨定明,费丹. 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化学学报(SCI收录),2007,65 (2): 140-146.
14 王兴明,黎泓波,刘海萍,胡亚敏,丁力生,赵仕林. 甲基百里酚蓝-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化学学报(SCI收录),2006,64 (20): 2115-211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8 23:51 , Processed in 0.08853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