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化学系钱东金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0:57: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东金复旦大学教授。1965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人。1988年获山东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山东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考入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金属配合物、紫精、卟啉衍生物的合成,分子聚集体和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蛋白质修饰电极和氢气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氢酶催化氢能转换;碳纳米管-蛋白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仿生制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钱东金,物理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djqian@fudan.edu.cn
办公地点:袁成英楼523-527
电话:86-21-65643666
传真:86-21-65643666
课题组主页:http://www.self-assembly.fudan.edu.cn
研究兴趣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设计和控制合成分子聚集体和纳米材料,并将这类材料应用于催化有机反应和氢能的转换。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以下几个研究课题:
(1)多齿纳米配体和纳米配离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并通过分之间弱相互作用组装纳米催化剂/手性超分子材料等,应用于(手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合成和分离。
(2)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及其与金属离子或蛋白质(如氢酶)通过自组装作用形成(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这类分子(纳米)材料制为具有良好光电活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可用于仿生催化氢能的转换,是氢气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
(3)利用金属离子与多齿配体在两相界面控制组装配位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和纳米材料及其在催化有机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催化中心为包裹在分子聚集体或纳米材料中的金属离子或原子,以及形成分子聚集体材料的主体---金属卟啉类化合物。这类分子材料还可以作为光吸收单元应用于太阳能转换和敏化燃料电池的研究。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山东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山东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至1995年12月,山东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其中1993年10月至1995年9月,在日本琦玉大学理学部完成博士论文)
1995年12月至1998年5月,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
1998年6月至2003年3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博士后
2003年4月至今,复旦大学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院/化学系,教授
授课情况
《分子组装与分子器件》
《分子聚集体材料与超薄膜》
代表性论文或专著
  • Jiang Liu, Meng Chen, Dong-Jin Qian and Minghua Liu, “Fabrication of multi-pyridine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as versatile coordination nano-linkers”, RSC Adv.2014, 4, 5678-5682.
  • An-Qi Zhang, Hui-Jun Li, Dong-Jin Qian, Meng Chen, “Kinetically-controlled template-free synthesis of hollow silica micro-/nanostructures with unusual morphologies”, Nanotechnology, 2014, 25, 135608.
  • Ying Tang, Meng, Chen, Dong-Jin Qian, Li Zhang, Minghua Liu, “Interfacial self-assembl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ral coordination polymer multilayers with bidentate ligands of hydroquinine anthraquinone-1,4-diyl diether as linkers”, Langmuir, 2013, 29, 6308-6316.
  • Qing Sun, Jiang Liu, Hong-Xiang Huang, Meng Chen, Dong-Jin Qian,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f pyridyldithio-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used as a support to immobilize cytochrome c”, Nanoscale Res. Lett., 2013, 8, 63.
  • Jiang Liu, Meng Chen, and Dong-Jin Qian, “Copper(II)-Mediated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 Viologenthiol-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Hybrid Multilayer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Langmuir, 2012, 28, 9496–9505.
  • Xue-Bing Ren, Meng Chen, and Dong-Jin Qian, “Pd(II)-Mediated Triad Multilayers with Zinc Tetrapyridylporphyrin and Pyridine-Functionalized Nano-TiO2 as Linkers: Assembly,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Langmuir, 2012, 28, 7711–7719.
  • Jiang Liu, An Liu, Meng Chen, Dong-Jin Qian, “Bimetallic Pd(II)/Fe(II)-Mediated Self-Assembly of Three-Dimensional Hybrid Multilayers with a Terpyridine-Contained Poly(vinylpyridine) Derivative as a Linker on Substrate Surface”, RSC Advances, 2012, 2, 241-249.
  • Hong-Lei Wang, Qing Sun, Meng Chen, Jun Miyake, Dong-Jin Qian, “Layer-by-layer assembl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layers of manganese porphyrin linked poly(4-vinylpyridinium) derivative and poly(styrenesulfonic acid-o-maleic) acid”, Langmuir, 2011, 27, 9880-9889.
  • Ling-Jian Cai, Min Wang, Yang Hu, Dong-Jin Qian, Meng Chen. “Synthesis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stable water-soluble noble metal nanostructures”,Nanotechnology, 2011, 22, 85601.
  • Qing Sun, Nikolay A. Zorin, Dan Chen, Meng Chen, Tian-Xi Liu, Jun Miyake, Dong-Jin Qia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pyridyldithio- modifi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support to immobilize hydrogenase”, Langmuir, 2010, 26, 10259–10265.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99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7
沙发
发表于 2020-1-17 09:43:20 | 只看该作者
金属多卟啉阵列-氮化碳杂化材料协同光催化CO2还原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        21972026       
学科分类        界面组装与聚集体 ( B020304 )
项目负责人        钱东金       
依托单位        复旦大学
资助金额        65.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3 15:30 , Processed in 0.08778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