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北京化工大学建成世界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试生产线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4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8: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北京化工大学吴一弦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工程化方面取得突破,解决了高活性引发中心及快速链增长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聚合方法与成套制备技术,解决了聚合反应放大过程中的工程化难题,建成了世界上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全流程中试生产线,包括引发体系、聚合反应、凝聚分离及回收精制等化工单元。
         聚异丁烯产品的黏均分子量高达500万甚至600万以上,明显超过目前国际上最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商业化产品的相应指标(~400万),引领了该领域相关技术发展,填补了产品空白。
         此外,吴一弦教授研究团队还通过调节引发体系及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制备出黏均分子量在100万~500万之间的高分子量系列或超高分子量系列的聚异丁烯产品。


         背景简介
         聚异丁烯是一种具有气密性、水密性、耐酸碱腐蚀性、电绝缘性、耐热性、耐寒性及介电性能等一系列卓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应用领域与分子量有关。
         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可以用作润滑油或燃油添加剂、胶黏剂、密封材料、涂料、润滑剂及电缆浸渍剂等,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可用作密封材料、橡胶制品、内衬防腐材料、防水卷材、绝缘材料、吸能材料及防辐射材料等,特别是可用于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高端领域。
         我国主要生产低分子量系列和中分子量系列聚异丁烯产品,而高分子量或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产品尚属空白,被国外公司垄断。
         北京化工大学吴一弦教授研究团队在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异丁烯可控阳离子聚合及丁基橡胶聚合新工艺”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4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8:56:19 | 只看该作者
吴一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2年,作为博士后和访问教授赴比利时Gent大学和法国Evry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03年获得“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获得“全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研究方向为可控聚合与大分子工程、基于C4/C5资源的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材料高性能化、燃料电池膜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在Macromolecules、J.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Polymer、Soft Matter、AIChE J.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著书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件和美国专利授权1件,其中有5项专利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4 23:35 , Processed in 0.08226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