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苏革副教授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140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09:5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革,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gesu@ouc.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1) 微/纳米结构/功能 (导体、半导体、介电;磁学、光学等) 材料研究
2) 节能、光催化、光电转换材料研究
3) 抗/益微生物附着材料研究
4) 导电、自洁和抑菌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
5)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研究
6) 腐蚀与防护低维材料研究


1、学历
1986-1990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0-199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2000-2004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天文与物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2、科研工作经历(1993-2011年)
♥ 1993-1996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表面与界面研究室
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薄膜八五重大基金”项目和航天总公司S-06工程八五项目;负责设计并研制出九十年代先进水平工业型磁控溅射镀膜设备,1994年正式投产,实现了大批量镀膜,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参与了大面积金刚石薄膜制备设备的研制工作,推进了金刚石膜的实用化,在国家验收中被评为特优;在金刚石薄膜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双层热丝新工艺,使反应粒子分解比率增大、活化机会提高、活化粒子粒度更小,提高了沉积速率和薄膜的质量。
♥ 1996-2000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进碳材料青年研究小组[现为沈阳材料科学(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
主要从事单壁/多壁纳米碳管、微/纳米碳纤维、碳化硅晶须和含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学院创新基金1项、863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1项,取得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
♥ 1998年2-3月应邀赴日本长崎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 2000-200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
参加了英国Agilent公司和EPSRC的资助项目;英国物理学会(IoP)会员;纳米物理研究室光学实验室主管。
♥ 2005年5月-今,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师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金属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功能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能(ZR2010EM027)”;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1项“电化学刻蚀法制备垂直状的InP纳米多孔阵列结构及其性能和机理研究”;主持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应用基础研究1项“金属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功能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性能(11-2-4-1-(2)-jch)”。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无机壳层修饰对发光中心离子掺杂的II-VI族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表面态作用的影响(No. 50672089)”“两步合成法制备Zn系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No. 51172218)”,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2项“无机壳层的组成对离子掺杂的硫化物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2006BS04034)”“白光LED用新型硼磷酸盐的硼酸熔盐法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BS2010CL049)”。
截至2011年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及著作80余篇,其中SCI收录49篇,EI收录42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3:36 , Processed in 0.08049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