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京理工大学姜炜教授团队海内外招聘启事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09: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科研工作需要,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姜炜教授团队现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岗工作人员及博士后工作人员4-6名,具体条件如下:
一、招聘条件
1. 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一级学科方向
2. 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或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或者已经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3. 身心健康,政治觉悟高,为人正直,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肯干
4. 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二、研究方向
1. 含能材料
2. 非金属增材制造
3. 高分子流变机理与成型
4. 亚稳态分子间化合物
5. 其他方向(模拟仿真、计算化学、能源材料、燃烧科学等)
三、招聘办法及要求
应聘者需提供下述材料:个人简历,研究工作经历,能证明本人工作能力水平的有关资料的电子文本,应聘者本人的联系方式。有意者请发送简历至guohu21@njust.edu.cn,邮件标题请以“姓名+最快入职时间+应聘材料”命名(例:张三+2020年12月+应聘职位),我们将于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面试者按照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要求报销国内往返差旅费用。
四、岗位待遇
1. 青年高层次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对于海外学者,应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有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除享受学校提供的不低于50万的年薪等待遇,团队为其搭建相应科研平台,并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保障经费。学校有关待遇规定详见:http://rs.njust.edu.cn/6b/ac/c1327a224172/page.htm
2. 学校骨干教师(副教授、助理教授)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或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根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和学术水平,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审核办法,给予助理教授、副教授等职称,除学校提供的待遇之外,团队根据研究方向契合度为其搭建相应科研平台,并提供不低于50万元科研保障经费。学校有关待遇规定详见:http://rs.njust.edu.cn/6b/ac/c1327a224172/page.htm
3. 博士后工作人员(全职博士后、紫金博士后)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全职博士后享受学校提供的30万元年薪及住房保障,紫金博士后享受学校提供的40万元年薪及住房保障。博士后可依托团队申报学校“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者享受国家提供的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此外,团队根据研究方向契合度为其搭建相应科研平台,并提供不低于30万元科研保障经费。博士后管理规定参见:http://rs.njust.edu.cn/1293/list.htm
团队根据其在站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额外奖励(例如,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 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Angewandte、Advanced Materials等顶级和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除按照学校有关成果奖励办法发放奖励外,团队配套奖励额度不低于5万元)。
博士后出站时完成考核且工作优异者,推荐留校或进入国内知名高校工作。
4. 保障条件
团队为引进的教职员及博士后提供独立的办公环境,配备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并鼓励依托团队条件申请各类研究基金。根据参与团队科研工作情况,团队额外发放科研奖励。其他未尽事宜具体与团队负责人面谈。
五、团队负责人简介
姜炜,材料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正处级)。
研究方向:高性能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基础及工程应用研究
人才头衔: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JKW“卓青”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学术任职: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特种能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纳含能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京理工大学超细粉体与表面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学术兼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技术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强基工程***先进制造专项行动计划编制论证组成员,“中国3D打印材料及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重大工程应用组成员,***燃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国防科技工业***自动装药技术创新中心特聘专家,***高能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
承担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工程四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防科技创新特区***计划、国防基础产品创新***专项(强基工程)和国防军品配套科研项目进口替代专项等项目20余项。
奖励成果:以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5项,获得2009年度中国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已在AFM、JMCA、ACS AMI、Nanoscal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连续4年(2014-2017年)入选全球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2年(2015-2016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Top 1% 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9:57 , Processed in 0.08071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