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307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7:47: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维,1981年生于天津,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计划特聘专家。2008年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被聘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加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中心客座教授,同济-奥胡斯纳米结构与功能纳米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杨浦区青联副主席,上海市嘉定区青联委员,上海市嘉定区归联会副会长,同济大学知联会秘书长,同济大学侨联委员。
       主要从事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高分辨成像及精准的STM操纵技术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表面物理化学基础前沿课题,在表面分子可控自组装、表面原位化学反应、单分子操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已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4篇JACS,5篇Angew. Chem. Int. Ed.,3篇ACS Nano以及13篇 Chem. Commun.。荣获丹麦自然科学院杰出博士奖 (20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上海市“曙光计划”(曙光学者)(2011),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 (2012),上海市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2012)。

个人简介:
姓名:许维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xuwei@tongji.edu.cn
办公地点:材料学院416或STM实验室
电话:69582148
传真:69582148
课题组主页:www.tongji.edu.cn/~xuwei
近期代表性论文:
1.J. Am. Chem. Soc. 138, 1106 (2016)
2.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602572R1 (2016)
3.ACS Nano 10, 3776 (2016)
4.J. Am. Chem. Soc. 137, 11795 (2015)
5.Angew. Chem. Int. Ed. 54, 6526 (2015) (selected as "hot paper")
6.Angew. Chem. Int. Ed. 54, 4549 (2015) (selected as "hot paper")
7.ACS Nano 8, 11799 (2014)
8.ACS Nano 8, 1804 (2014)
9.J. Am. Chem. Soc. 135, 8448 (2013)
10.Angew. Chem. Int. Ed. 52, 7442 (2013)
11.J. Am. Chem. Soc. 132, 15927 (2010)
12.Angew. Chem. Int. Ed. 49, 9373 (201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9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沙发
发表于 2018-5-22 08:58:23 | 只看该作者
报告人:许维 教授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题目:表面化学:从分子自组装到原位分子反应
报告时间: 2:30 PM, May. 21 (Monday)
报告地点: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909-B

摘要:

1.表面可控自组装:以DNA/RNA碱基(ATGCU)为模型体系,着重介绍碱基和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表面动态配位化学,不同金属中心的G-quartet结构),碱基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如G罕见互变异构体的形成)以及碱基G的两种互变异构体的识别、分离、及相互转变等。

2.表面原位化学反应:通过C-H和C-Br活化、偶联反应在表面制备新颖碳纳米结构,如立体选择性合成顺/反二烯烃结构;表面合成一维有机金属链,即金属化卡拜结构等。

  

个人简介:

1981年生于天津,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计划特聘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导师: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随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Paul Weiss教授)。2009年被聘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DNA碱基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可控自组装以及利用表面化学方法原子级精准制备新颖碳纳米结构及低维碳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通过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原子力显微镜(UHV-AFM)高分辨成像及精准的STM操纵技术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表面物理化学机制机理,进而实现原子级精准表面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自2010年独立工作后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化学和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有18篇,包括4篇JACS,8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dv. Mater.和5篇ACS Nano,另外发表Chem. Commun. 17篇


联系人:迟力峰 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23:15 , Processed in 0.08833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