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魏静

[复制链接]

65

主题

69

帖子

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6:31: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itty8523 于 2020-12-1 16:32 编辑

魏静,北京理工大学。2012于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7年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等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等杂志发表论文1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ESI热点论文3篇,总被引次数超过600。


姓    名:魏静
出生年月:1990年2月
学    位:博士
职    称:预聘副研究员
Email:weijing@bit.edu.cn


研究领域: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光电材料与器件;微纳加工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69

帖子

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6:32:37 | 只看该作者
卤化钙钛矿是近几年在光伏/光电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新型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激光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短短10年间,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3.8%提升到25%以上,有望赶超发展60余年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此外,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可低温制备、与大规模沉积技术的兼容性好等优势,使其成为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选择。然而这种钙钛矿材料在光照下的稳定性极差,导致其器件寿命远低于工业标准(25年)。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魏静副研究员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Mechanisms and Suppression of Photoinduced Degrad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的综述文章(Adv. Energy Mater., 2020, 2002326),基于团队在钙钛矿材料及其器件稳定性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不同强度、波长的光辐射对钙钛矿光伏器件中吸光层以及载流子传输功能层的影响机制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章首先总结了几种主要的光诱导降解机理:钙钛矿在光照或光生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离子迁移;紫外光或长时间的白光辐射会导致钙钛矿中有机阳离子的不可逆分解;氧化物电子传输层容易在钙钛矿界面处引入新的缺陷;常用的小分子空穴传输层在器件运行过程中通常存在光分解和杂质扩散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光诱导降解可以发生在器件的每个功能层,包括钙钛矿活性层、载流子传输层、电极及其界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器件结构、界面工程、材料选择和改性等方面概述了提高器件光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钙钛矿光伏器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学院先进材料实验中心的平台支持,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Grant No. 21701015, 22005034, 21811530054,91733301, 51872007)、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Grant No.2019YFA0707003)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 7202094)的支持。北理工材料学院魏静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北理工李红博教授和北京大学赵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理工为第一通讯单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002326


         附作者简介
        魏静,北理工材料学院预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相关研究。2019年入职以来,针对卤化钙钛矿的光稳定性问题,开展了基于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Research、中国光学等期刊发表署名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论文10余篇。目前魏静老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一区top期刊论文1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ESI热点论文3篇。近三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0)、北理工校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2020)、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7)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7)。在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4次。担任Materials International、Science Journal of Chemistry等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担任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3 18:43 , Processed in 0.08831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