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张彭义:利用石墨烯光热性能,实现二氧化锰长效催化分解甲醛

[复制链接]

55

主题

62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08:28: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研究的出发点
    近年来室内甲醛污染受到民众的关注,针对此问题,张彭义教授团队近年来开展了MnO2对室内环境中甲醛的分解性能研究,主要从MnO2的微结构调控角度入手提高二氧化锰表面活性氧的含量和活泼性,从而改善其对甲醛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ACS Catal., 8(2018) 3435-3446, 7(2017) 1057−1067; Environ. Sci. Technol., 49(2015) 12372-12379; Appl. Catal. B: Environ. 204(2017)147-155, 235(2018) 158-167)。但MnO2快速催化氧化高浓度甲醛为二氧化碳的转化温度还较高,室温下催化分解低浓度甲醛的长期性能还不够稳定。因为从本质上看,二氧化锰表面活性氧是甲醛氧化的活性物种,表面活性氧消耗后需要用空气中的氧气来补充,如果有额外的能量辅助,这个反应过程就能持续和加速进行。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驱动氧气的活化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这篇论文中,我们将石墨烯与二氧化锰复合,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特性,MnO2为甲醛氧化提供了反应位点,石墨烯将转化的热能传递给为MnO2。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利用石墨烯的光热特性,促进了复合材料对太阳光的利用,对于改善二氧化锰长期应用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B MnO2光热催化剂
MnO2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电子特性在催化领域中广泛研究,考虑到能级匹配和载流子传递效率方面的问题,MnO2很少被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但是MnO2本身具备很强的光吸收特性,表现出光热效应。研究发现,在氙灯照射下,MnO2的表面温度最高可达到180 oC, 在这个温度下足够完成催化燃烧的整个过程。其温度升高的原因为二氧化锰在800 nm左右红外光激发下锰的d-d轨道跃迁到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产生的热辐射(Adv. Funct. Mater. 26 (2016) 4518-4526.)。然而,二氧化锰的光吸收范围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和部分的近红外区域。红外光占据了太阳光将近一半的能量,未被MnO2充分利用。因此,如何提高MnO2的光吸收效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C 石墨烯光热效应
    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石墨烯具有很强的光学吸收和发热特性。光激发下偏离平衡态的热电子通过电子-电子、电子-声子的散射作用,把能量逐渐传递给表面的其他原子,引起晶格振动,从而整体将表面加热(ACS Nano 8 (2014) 9304-9310)。石墨烯优异的光热转化效应已经在医学上受到重视,尤其是用于癌症治疗,研究发现,将石墨烯注入到病变部位,在可透过生物体的红外辐照作用下,利用石墨烯光热效应产生的热量杀死癌细胞。虽然石墨烯光热特性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研究,然而在催化领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据我们所知,尚未有利用石墨烯表面光热效应来改善金属氧化物的热催化活性的报道

    石墨烯可以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直接在界面处与MnO2结合。光照条件下,尤其是近红外光照射样品后,电子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并且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移动得更快,由于其光热效应而加热石墨烯,产生的热量通过两者的接触界面从石墨烯上迅速转移到MnO2,MnO2的温度升高,使表面晶格氧被活化。此外,界面杂化还影响了二氧化锰石墨烯的电子结构,降低了电子局域化并扩展了π共轭体系,导致MnO2表面电荷密度增加,促进了氧气分子的活化,产生了更多超氧自由基,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

    通过简便的机械化学方法合成了MnO2-G复合材料。光照下,MnO2-G比单独的MnO2或单独的石墨烯表现出更高的甲醛分解活性。活性增强主要源于石墨烯的光热效应,MnO2为甲醛氧化提供了反应位点,石墨烯将转化的热能传递给为MnO2。该工作将催化剂与光热材料结合,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改善热催化性能的新思路。

Jinlong Wang, Gaoke Zhang,* Pengyi Zhang*.Graphene-assisted photothermal effect promoting catalytic activity of layered MnO2 for gaseous formaldehyde oxida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18, 239:77-85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18307264
文章第一作者是王金龙博士,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张彭义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张高科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张彭义老师课题组网站:http://www.tsinghuazpy.cn

张彭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室内空气和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兼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副编辑。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宁波高新创业精英计划。曾任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室内空气与密闭空间空气质量改善技术与示范”首席专家,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一作专著1部、译著3部,授权/申请发明专利26项;作为编制专家组组长参与编制《GB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研发的室温催化分解甲醛材料得到大规模应用,发明的185nm紫外光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和导弹推进剂废水的处理;负责组建了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为社会提供了数千次第三方检测服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8 13:57 , Processed in 0.08718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