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牛天超、李爽课题组证实水分子在蓝磷的纳米孔中以六聚体的形成存在

[复制链接]

40

主题

127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8:58: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牛天超教授与纳米异构材料中心李爽副教授合作在纳米领域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IF13.7)上发表了题为“Imaging and Dynamics of Water Hexamer Confined in Nanopore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4835),硕士生司楠和博士生沈涛为共同第一作者。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物质,人们对水的研究涉及到水的分解制氢、水污染治理、生命体中水的形态。从分子尺度上对水的结构以及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理解仍然是目前水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实现分子尺度的观测和保持水的本征特性对于选择具有原子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模型体系显得异常苛刻。蓝磷,黑磷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具有规则六边形结构的二维材料,但在Au(111)表面上外延生长之后,形成了具有长程有序的规则蜂窝状重构,可以将分子、原子局域在纳米孔中,同时,蓝磷较低的态密度利于较长的激发态寿命,从而可实现吸附物动力学的研究。同时较弱的界面相互作用也保持了吸附物质的本征性质。因此研究水分子在蓝磷纳米孔中的结构与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子束外延的方法在Au(111)衬底制备了单层蓝磷,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揭示了具有争论的蓝磷的原子结构模型。随后,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学手段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证实水分子在蓝磷的纳米孔中以六聚体的形成存在。观测到了非弹性电子激发水分子的振动。由于水六聚体和磷原子之间的局部界面电荷重排形成的偶极,通过改变样品偏压,实现了水分子的可逆吸附和脱附。这一结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水的行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衬底,更为探索二维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牛天超,南京理工大学 格莱特纳米研究院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导师 陈伟教授。同年入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上海超导中心。2016年至2017年7月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任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Prof. Dario Stacchiola。一直从事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分子自组装结构,表面在位反应,二维材料生长机理及模型催化体系,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包括J. Am. Chem. Soc., Nano Today, Prog. Surf. Sci., 2D Materials,等15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李爽,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先后在Nanoscale、Sci.Rep.、J. Phys. Chem. C、Appl. Phys. Lett.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现主要从事石墨烯、硅烯、ZnO等半导体材料电子结构的研究。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缩写为STM。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19:10 , Processed in 0.09018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