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健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262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8: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健,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特聘教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钢铁冶金新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杨健
博士、教授、博导、国家特聘专家
人工智能冶金团队负责人
冶金新技术战略创新团队负责人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日新楼517室
邮政编码:200444
电子邮箱:yang_jian@t.shu.edu.cn;yang_jian@shu.edu.cn
专业特长:炼钢工艺,连铸工艺,夹杂物控制技术,氧化物冶金和人工智能冶金


研究方向:
1.冶炼精炼技术:高效、低成本、高品质钢的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技术研究和新技术开发;
2.连铸技术:薄板、厚板、长材的铸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和连铸新技术开发,高锰高铝钢的连铸新技术开发;
3.夹杂物控制技术:薄板钢,厚板钢,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帘线钢等夹杂物控制技术研究以及氧化物冶金技术研究;
4.人工智能冶金技术:冶金过程大数据分析与自动控制技术开发。


简历:
1981~1985年,北京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大学本科
1985~1988年,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1991年,长沙矿冶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1991~1996年,长沙矿冶研究院工程师
1996~1997年,长沙矿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电池材料厂副厂长
1997~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员
1998~1999年,长沙矿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电池材料厂厂长
1999~ 2003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3~2004年,名古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助教
2004~2006年,名古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讲师
2006~2007年,名古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副教授
2008~2016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09年,入选国家第一批“##计划”
2009~2013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一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负责人
2013~2016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负责人
2016~2019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负责人
2017年~至今,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国家特聘专家,人工智能冶金团队负责人,冶金新技术战略创新团队负责人,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副主任


学术任职:
1.英国《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期刊编委
2.日本《ISIJ International》期刊编委
3.中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期刊编委
4.《连铸》杂志编委
5.《炼钢》杂志编委会特约审稿专家
6.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副主任
7.中国金属学会外事委员会委员
8.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委员
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委员
10.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钢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委员会委员
11.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12.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3.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4.东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5.中南大学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6.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7.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8.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
21.2015年,2016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炼钢专业评审委员
22.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3.原宝钢-澳大利亚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理事会理事
24.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授予“宝钢技术业务专家”称号
25.原《宝钢技术》第七届、《世界钢铁》第六届、《宝钢技术研究》第二届编委会编委
26.原宝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开发院兼职教授
27.原2015年宝钢集团规划发展部聘请为“宝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炼钢组专业评审组长
28.原宝钢金属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社会任职:
1.2018年9月再次当选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2016年7月再次当选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宝钢欧美同学会会长
3.2015年8月上海市侨联第十一届委员,常委
4.2014年9月再次当选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宝钢欧美同学会会长
5.2011年1月当选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理事
6.2010年9月担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宝钢分会会长
7.2010年4月当选上海市侨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学术会议任职:
1.被聘请担任第十六届中日双边钢铁技术研讨会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重庆,2019年11月1日
2.2018 China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Steelmaking Technology(CSST 2018)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分会场主席,并作特邀报告,中国天津,2018年10月25日
3.The 10thChina-KoreaJoint Symposium on Advanced Steel Technology作大会主题报告,担任分会场主席,中国上海,2018年10月22日
4.“2018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大会主题报告,中国烟台,2018年8月2-3日
5.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teelmaking(ICS 2018)第七届国际炼钢科技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分会场主席,意大利威尼斯,2018年6月13-15日
6.“2018年(第二十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分会场主席,中国成都,2018年5月17日
7.“2016年(第十九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分会场主席,中国长沙,2016年5月19日
8.“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炼钢分会场负责人,中国上海,2015年10月21-23日
9.2015年亚洲钢铁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特邀报告,日本横滨,2015年10月5-8日
10.第六届国际炼钢科技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分会场主席,特邀报告,中国北京,2015年5月12-14日
11.“高品质钢连铸生产技术及装备交流会”,大会主题发言和主会场主席,湖南长沙,2014年11月24日
12.The 6thChina-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Advanced Steel Technology,大会发言和会场主席,中国南京,2014年10月10日
13.“欧洲钢铁环境能源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特邀报告,英国,米德尔斯堡,2014年9月15日
14.The Second Australia‐China Joint Symposium on Metallurgy,分会场主席,澳大利亚悉尼,2014年7月23日
15.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大会主题发言,中国唐山,2014年7月8日
16.“第十八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分会场主席,中国西安,2014年5月20日
17.“第五届宝钢学术年会”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炼钢分会场负责人,中国上海,2013年6月4-6日
18.“第五届世界炼钢大会”国际技术委员会委员,分会场主席,特邀报告,德国德累斯顿,2012年10月
19.“第五届亚洲钢铁大会”大会组委会国际委员,分会场主席,特邀报告,中国北京,2012年9
20.“第四届宝钢学术年会”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炼钢分会场负责人,中国上海,2010年11月15-17日
21.“第四届亚洲钢铁大会”(韩国)大会组委会国际委员,特邀报告,韩国釜山,2009年5月
22.“第三届宝钢学术年会”炼钢分会场负责人,中国上海,2008年9月26-28日


奖励与荣誉:
1.2018年5月,“炼钢引起的GA外板表面缺陷的研究”获2018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2017年11月28日,2016年度《连铸》杂志优秀论文特等奖(杨健,阮晓明,王睿之,祝凯,李成斌,范正洁:Mn含量对于连铸坯特性的影响),山西太原“第四届全国连铸工艺技术学术年会”。
3.2017年10月31日“炼钢引起的GA外板表面缺陷的研究”获2017年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二等奖。
4.2017年4月27日获韩国金属学会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杂志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
5.2016年12月28日金苹果炼钢技术领域团队当选中国企业侨界创新团队。
6.2016年11月8日第四次评为宝钢炼钢技术领域首席研究员,前一任期评价为优秀。
7.2016年6月20日再次当选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团队负责人。
8.2016年5月19日2016年(第十九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Al含量对高锰TWIP钢中夹杂物的影响”被评为优秀论文并遴选为大会报告。
9.2016年年1月29日金苹果炼钢技术团队荣获宝钢研究院2015年度优秀技术领域团队。
10.2015年3月18日荣获日本铁钢协会西山纪念奖(中国人第一次获得)。
11.2014年9月12日入选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12.2014年9月11日炼钢技术团队荣获“2013年度宝钢”讲理想、比贡献“竞赛先进集体贡献奖”。
13.2014年1月27日金苹果炼钢技术团队荣获宝钢研究院2013年度优秀技术领域团队。
14.2014年1月16日第三次评为宝钢炼钢技术领域首席研究员,前一任期评价为优秀。
15.2013年4月再次当选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团队负责人。
16.2013年1月金苹果炼钢技术团队荣获宝钢研究院2012年度优秀技术领域团队。
17.2013年1月“GA外板原板质量提升攻关团队”被授予“2012年度宝钢股份优秀研发团队”称号。
18.2012年9月获“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2012年1月金苹果炼钢技术团队荣获宝钢研究院2011年度优秀技术领域团队。
20.2011年9月获中央企业侨联、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统战部授予的“中央企业优秀归侨侨眷”称号。
21.2011年3月入选上海基层党建每周一星。
22.2011年1月7日第二次评为宝钢炼钢技术领域首席研究员,前一任期评价为优秀。
23.2010年8月入选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
24.2010年4月入选上海市"侨界十杰"。
25.2009.年10月当选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团队负责人。
26.2009年5月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批“##计划”。
27.2007年8月1日被聘请为宝钢炼钢技术领域首席研究员。
28.2007年4月被聘请为辽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29.SAWAMURA Best Article Award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of Japan(日本钢铁协会泽村论文奖): March 2002.(J.YANG, S.OZAKI, R.KAKIMOTO, K.OKUMURA, M.KUWABARA and M.SANO: Desulfurization of Molten Iron with Magnesium Vapor ProducedIn-situ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Magnesium Oxide,ISIJ Int.41(2001), pp. 945-954.)
30.SAWAMURA Best Article Award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of Japan(日本钢铁协会泽村论文奖): March 2007. (Z. Z. Liu, Y. Kobashi, K. Nagai, J. Yang and M. Kuwabara: Morphology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of Copper Sulfide in Strip Casting Low Carbon Steels,ISIJ Int., 46(2006), No. 5, pp. 744-753.)
31.SEM photos revealed on the Cover of Materials Transactions, Vol. 47, September, 2006.(Z. Z. Liu, Y. Kobayashi, J. Yang, K. Nagai and M. Kuwabara:Effect of Nano-scale Copper Sulfide Precipit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Rapidly Solidified Steel with Tramp Copper Element,Mater. Trans.,47(2006), No. 9, pp. 2312-2320.)
32.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2000.4~2003.3 (3年)


近年负责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420-690MPa级别海工钢在Mg、Ca脱氧条件下第二相粒子与组织协同调控的HAZ低温韧化机理研究。2020-2023。
2.企业横向课题(河北钢铁邯钢),邯钢汽车外板钢质缺陷控制技术开发,在研,主持。
3.企业横向课题(河北钢铁邯钢),邯钢洁净钢低成本脱磷新工艺开发,在研,主持。
4.企业横向课题(首钢京唐),高拉速条件下板坯卷渣缺陷控制技术研究,在研,主持。
5.企业横向课题(首钢迁安),IF钢连铸坯遗传缺陷分析归户及减量化研究,在研,主持。
6.企业横向课题(华菱钢铁涟钢),冷轧板表面缺陷炼钢控制技术研究,在研,主持。
7.企业横向课题(宁波钢铁),宁钢洁净钢低成本脱磷新工艺开发,在研,主持。
8.企业横向课题(宁波钢铁),宁钢汽车钢钙处理工艺优化研究项目,在研,主持。
9.企业横向课题(宝钢),GA外板缺陷三维表征与夹杂物全流程解析,结题,主持。
10.海洋工程用大线能量焊接厚板制备及配套焊材开发(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2016.7-2020.12,国家专项经费800万元,自筹经费2500万元,合计3300万元。
11.2016-2019年炼钢领域重点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第三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项目),总课题负责人,2016.7.1-2019.6.30,科研经费3335.5万元。
12.IF钢汽车板钢质缺陷改善(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6.7.1-2019.6.30,科研经费289万元。
13.炼钢厂KR法铁水预处理脱硫综合工艺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5.11.1-2017.12.31,科研经费142万元。
14.2013-2015年炼钢领域重点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第二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项目):总课题负责人,2013.4.1-2016.3.31,科研经费5600万元。
15.氧化物冶金新工艺与应用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3.4.1-2016.3.31,科研经费456万元。
16.炼钢引起的GA外板表面缺陷控制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3.4.1-2016.3.31,科研经费500万元。
17.中高锰汽车用钢冶炼连铸工艺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3.4.1-2016.3.31,科研经费196万元。
18.2010-2012年炼钢领域重点技术研究(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第一轮“金苹果计划”炼钢技术领域项目):总课题负责人:2010.4.1-2014.12.31,科研经费4940万元。
19.炼钢夹渣(杂)和气泡引起的GA外板表面缺陷的改善(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0.4.1-2014.3.31,科研经费365万元。
20.利用强脱氧剂的第三代氧化物冶金工业技术开发(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10.4.1-2014.3.31,科研经费390万元。
21.大线能量焊接用高强度厚规格钢板及焊接技术的开发(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课题技术负责人,2009.5.1-2011.12.31,科研经费1190万元。
22.利用强脱氧剂的第三代氧化物冶金工艺开发,(宝山钢铁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2008.1.1-2010.6.30,科研经费190万元。


近年代表性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共计270篇):
1.Y.H. Zhang and J. Yang. CALPHAD-based alloy design of cast austenitic heat-resistant steels with enhanced strength at 1000 °C,Calphad, 2019, 67, 101679.
2.Wu Siwei, Ren Jiakuan, Zhou Xiaoguang, Cao Guangming, Liu Zhenyu, Yang Jian.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data-driven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predic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X70 pipeline steels,Transactions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Metals, 2019, 72(5): 1277-1288.
3.Tao Zhang, Jian Yang, Peng Jiang. Measurement of Molten Steel Velocity near the Surface and Modeling for Transient Fluid Flow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J].Metals, 2019, 9(1): 36.
4.Longyun Xu, Jian Yang and Ruizhi Wang. Influence of Al Content on the Inclusion-Micro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the Heat-Affected Zone of a Steel Plate with Mg Deoxidation after High-Heat-Input Welding[J].Metals, 2018, 8(12): 1027.
5.Zhang Y H, Yang J. Formation of Nb(C,N) carbonitride in cast austenitic heat-resistant steel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under different withdraw rates[J].Materials, 2018, 11(12): 2397.
6.Zhang Y H, Yang J. Effect of N/C ratio on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Cr,Fe)23C6 carbide in novel cast austenitic heat-resistant steels during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J].Metals, 2018, 8(9): 678-693.
7.Ruizhi Wang, Jian Yang, Longyun Xu. Improvement of Heat-Affected Zone Toughness of Steel Plates for High Heat Input Welding by Inclusion Control with Ca Deoxidation[J].Metals, 2018, 8(11): 946.
8.Long-yun Xu, Jian Yang, Rui-zhi Wang, Wan-lin Wang, Yu-nan Wang. Effect of Mg addition on formation of intragranular acicular ferrite in heat-affected zone of steel plate after high heat input welding [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 25(4): 433-441.
9.Longyun Xu, Jian Yang, Ruizhi Wang, Wanlin Wang, Zhongmin Ren. Effect of welding heat input on microstructure and toughness of heated-affected zone in steel plate with Mg deoxidation.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 88(12):1700157.
10.Xiu-ling Xin, Jian Yang, Yun-nan Wang, Rui-zhi Wang, Wan-lin Wang, Hong-guang Zheng, and Han-tao Hu: Effects of Al content on non-metallic inclusion evolution in Fe-16Mn-xAl-0.6C high Mn TWIP steel,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Volume 43,Issue 3, 2016,pp.234-242.
11.LongyuXu, JianYang, RuizhiWang, YunanWang,and WanlinWang:Effect of Mg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Toughness of Heat-Affected Zone of Steel Plate,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 2016,47(7),pp.3354-3364.
12.Yu-nan Wang, Jian Yang, Rui-zhi Wang, Xiu-ling Xin,and Long-yun Xu:Effects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on Hot Ductility of High Manganese TWIP Steels Containing different Aluminum Content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June 2016, Volume 47,Issue 3,pp 1697-1712
13.Yu-nan Wang, Jian Yang, Xiu-ling Xin, Rui-zhi Wang, and Long-yun Xu: The effect of cooling condi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high manganese TWIP steel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April 2016, Volume 47,Issue 2,pp 1378-1389
14.Jian Yang, Long-yun Xu, Kai Zhu, Rui-zhi Wang, Le-jun Zhou, and Wan-lin Wang: Improvement of HAZ toughness of steel plate for high heat input welding by inclusion control with Mg deoxidation.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5, 86(6): 619-625.
15.Jian Yang, Yu-nan Wang, Xiao-ming Ruan, Rui-zhi Wang, Kai Zhu, Zheng-jie Fan, Ying-chun Wang, Cheng-bin Li, and Xiao-fang Jiang: Effects of manganese content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Fe-Mn-C steel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5, 46(3): 1353-1364.
16.Jian Yang, Yu-nan Wang, Xiao-ming Ruan, Rui-zhi Wang, Kai Zhu, Zheng-jie Fan, Ying-chun Wang, Cheng-bin Li, and Xiao-fang Jiang: Effects of manganese content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Fe-Mn-Al-C steel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5, 46(3):1365-1375.
17.Yu-nan Wang, Jian Yang, and Yan-ping Bao: Effects of non-metallic inclusions on machinability of free-cutting steels investigated by nano-indentation measurement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5, 46(1): 281-292.
18.Lejun Zhou, Wanlin Wang, Boxun Lu, Guanghua Wen and Jian Yang: Effect of Basicity and B2O3 on Viscosity,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of Low Fluorine Mold Fluxes for Casting Medium Carbon Steels,Met. Mater. Int., Vol. 21, No. 1 (2015), pp. 126~133.
19.Yu-nan Wang, Jian Yang, and Yan-ping Bao: Characteristics of BN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BN free-machining steel.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4, 45(6): 2269-2278.
20.Jian YANG, Zhigang MA, Kai ZHU, Ruizhi WANG and Qing ZHENG: Development of Oxide Metallurgy Technology at Baosteel,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9(2012), No. 3, pp. 41-46.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262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8:19:39 | 只看该作者
420-690MPa级别海工钢在Mg、Ca脱氧条件下第二相粒子与组织协同调控的HAZ低温韧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        U1960202       
项目负责人        杨健       
依托单位        上海大学
资助金额        290.00万元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06:45 , Processed in 0.08904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