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袁林:Stokes位移荧光染料及成像分析应用研究重要进展(图文)

[复制链接]

44

主题

55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08:3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我院青年教师袁林等在大Stokes位移荧光染料及成像分析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 General Method to Increase Stokes Shift by Introducing Alternating Vibronic Structures”的论文发表于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13.858)。


荧光成像作为一种直观、原位的可视化观测技术在功能分子标记和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有机荧光染料为基础的生物分子标记和分子荧光探针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可方便用于实现生物分子的原位、实时无损伤检测以及生物分子及其生物过程的追踪。然而,大多数荧光染料(如荧光素,罗丹明,恶嗪和花菁素)的Stokes位移都非常小(一般小于30nm),导致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之间的严重串扰,造成成像时信噪比低和严重的荧光自猝灭现象(见图),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论文通过理性设计和理论计算,提出一种增大常规荧光染料Stokes位移的通用策略(Alternating Vibronic Structures),并用这种策略合成了系列荧光染料(罗丹明类、恶嗪类、方菁酸类、和花菁素类等)。这些染料与母体染料结构相比,Stokes位移、光稳定性和成像亮度等都显著改善,并且该染料得吸收和发射波长也显著红移。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染料和母体染料发展的探针连用,实现了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单激发和双发射同时成像分析。


袁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工作主要由化学化工学院的任天兵、许望、张维、王志尧、向振等同学共同完成,并得到了张晓兵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湖湘青年英才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4404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9 06:59 , Processed in 0.08586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