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地化所发现有机质类型影响金刚烷类化合物形成和演化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07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8:23: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刚烷类化合物(diamondoids)是一类饱和的、具似钻石结构的多环烃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热降解和生物降解的能力,在高过成熟油气中含量丰富。基于该类化合物的各类指标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油气地化领域。尤其是在高过成熟烃源岩和原油的研究中,传统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已基本失效或含量太低无法检测,基于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指标显得愈加重要。但现有金刚烷指标在实际油藏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远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对金刚烷类化合物指标的影响因素不清晰,阻碍了该类指标的实际应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蒋文敏、副研究员李芸等人针对不同类型干酪根开展了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对干酪根热演化过程中金刚烷类化合物产率及金刚烷指标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揭示有机质类型对金刚烷类化合物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类型干酪根热演化过程中金刚烷类化合物整体演化趋势相同,即主要形成于生油和生湿气阶段(单金刚烷系类为0.6%-2.1%EasyRo,双金刚烷系列为1.0%-2.3% EasyRo),而在热演化进入生干气阶段时遭热裂解破坏(单金刚烷系类EasyRo>2.1%,双金刚烷系列EasyRo>2.3%)。不同类型干酪根产金刚烷能力有差别(III型干酪根产金刚烷能力最低,其金刚烷产率与I型和IIA型相比,相差约5倍);I和IIA型干酪根中金刚烷主要来自于沥青的二次裂解,而由于III型干酪根高碳数烃类产率低,其中金刚烷主要来自干酪根的初次裂解。金刚烷浓度比值指标在1.0%-1.5% EasyRo范围内随成熟度升高而增大,虽然可以指示成熟度相对高低,但是受有机质类型影响明显;金刚烷异构化比值指标在相对较高的成熟阶段(EasyRo>1.3%)与热演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受有机质类型影响不大,是比较理想的成熟度指标。三种不同类型未熟烃源岩抽提物中金刚烷浓度比值指标和异构化比值指标存在差异,显示了未熟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在区分母源类型方面的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资助。
图1.不同类型干酪根热演化过程中金刚烷类化合物产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13:41 , Processed in 0.21694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