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化学所在细胞膜伪装的纳米生物材料用于高选择性 抗肿瘤光动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98

主题

105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动治疗的突出优势是在光敏剂的作用下,通过光照进行高选择性的抗肿瘤治疗,副作用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体表肿瘤或局部病变组织的治愈效果更佳。然而,光敏药物依靠载体在体内运输往往受到免疫清除的制约,导致药物输送障碍与效率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光敏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峻柏课题组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光敏药物载体的设计、组装与应用,取得了系列进展(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759;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3538; Adv. Funct. Mater. 2016, 26, 2561; ACS Nano 2012, 6, 8030; Chem. Eur. J. 2013, 19, 4548)。在此基础上,该研究组通过分离天然红细胞膜及囊泡化,实现磁性介孔硅纳米粒子表面的红细胞膜重组,并用于光敏药剂的负载与高效运输及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利用“取之于体,用之于体”和“免疫欺骗”的思路,红细胞膜伪装的磁性纳米载体可以像红细胞一样在血液中长时间循环,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在外界磁场引导下,内部负载光敏剂的磁性纳米载体高效富集在肿瘤部位。光照下,原位产生的活性氧立即引发胞内毒素,抑制肿瘤细胞的扩增与繁殖,而导致肿瘤组织的坏死。该组装体成功地引入仿生伪装理念,有效地利用红细胞膜的免疫学特性和磁场诱导作用,增强肿瘤部位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提高光敏药剂的递送效率和光动力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6049上。
红细胞膜伪装的纳米生物材料能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用于高选择性肿瘤光动力治疗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9 21:38 , Processed in 0.09176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