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赵华章:仿海葵多功能纳米絮凝剂

[复制链接]

17

主题

41

帖子

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7: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絮凝是应用最早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应用广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絮凝技术应用三百多年来,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类物质,对于环境风险较高的小分子溶解性物质去除效果甚微。絮凝能否作为废水深度处理的有效途径,取决于在小分子物质从小尺度转变到大尺度絮体的过程中,能否形成介尺度凝聚核。因此,如何通过分子设计诱发小分子相间传质形成凝聚核,是絮凝剂研究领域遇到的最大挑战。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团队等合作,从仿生学入手,通过模仿海洋生物——海葵(Actinia)的身体构造和捕食特征,制备了智能化仿海葵纳米絮凝剂。该絮凝剂在使用前呈核壳胶束结构存在于水中,解决了多数絮凝剂在储运过程中易失稳的难题。尤为重要的是,该絮凝剂使用时会发生类似海葵捕食的构型反转:由铝硅复合物组成的“壳”会水解相变,像普通絮凝剂那样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由有机官能团组成的“核”外翻并环绕固定于“壳”上,像海葵的触手一样捕捉水中小分子,诱发小分子形成凝聚核进而形成絮体去除。通过上述过程,新型絮凝剂可实现一步去除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
仿海葵纳米絮凝剂广谱去除水中污染物
研究团队通过研制仿海葵纳米絮凝剂,使“古老”的絮凝技术重新焕发青春。新型絮凝剂对于简化深度处理工艺、降低成本、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以“Actinia-like multifunctional nanocoagulant for single-step removal of water contaminants(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仿海葵多功能纳米絮凝剂)”为题,于2018年11月26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该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434132、51721006)资助下完成。环境学院2016级博士生刘金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18-0307-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22:34 , Processed in 0.08592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