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郭传飞课题组提出无褶皱柔性电子设计新思路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9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09:04: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omai 于 2019-8-6 09:08 编辑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郭传飞、南科大-哈工大联培材料系博士生王燕等人合作提出了无褶皱柔性电子设计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柔性电子技术曾被Science(《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正悄无声息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通常由硬-软双层或多层结构组成。然而,硬-软结构在变形过程中极易发生失稳,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表面褶皱。通常来说,硬膜-软基体系起皱所需的临界应变非常小,一旦受到挤压就很容易生长褶皱。连绵的山川、皮肤表面的皱纹、瓜果表面的纹理均被认为是硬-软结构失稳所致。

柔性透明电极是柔性光电子器件中的核心部分,如果其表面生长褶皱,将会造成粗糙度的迅速上升和透射率的急剧下降。因此,发展抗褶皱的柔性透明电极和相关器件对柔性电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泊松比对双层结构起皱行为的影响示意图

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双层体系中硬膜(例如柔性电极的金属导电层)的等效泊松比(网络或多孔等非块体材料在受拉或受压时产生的泊松比)超过一个临界值,那么该双层结构在单向拉伸、单向压缩、或者贴附在预拉伸的衬底上释放后均不会生长褶皱。在形变量很小的情况下,这个临界值约为2,即当导电层的泊松比大于2时,柔性透明电极在拉伸或者压缩时都不生长褶皱。

一般均质固体材料的泊松比都不超过0.5,因此普通的金属膜-高弹体体系都极易起皱。但许多镂空网络结构的等效泊松比却有可能大于2。同时,网络结构还具有较高的可拉伸性,可以被用作柔性透明电极。不过,当拉伸量很大时,金属网络中也会萌生裂纹,使得泊松比降低,导致褶皱,实验中也观察到了褶皱和裂纹的伴生现象。

研究结果说明,只有柔性电极或器件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和很大的有效泊松比时,这种抗皱机制才可以被发挥出来。

研究团队还发现,某些网络结构的有效泊松比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在应变较小时泊松比还达不到抑制褶皱的临界值;但随着应变增大,其等效泊松可能超过临界值。研究预测并观察到了这种结构的反常褶皱现象:当变形较小时,电极中出现了褶皱;而随着变形的增大,褶皱反而消失了。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提出的采用大泊松效应来抑制褶皱生长的思路具有普适性,并不局限于某种特殊材料。除了各种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外,它还可能在其他工程应用中的硬-软双层或多层结构中被用来抑制或消除褶皱。

王燕为论文第一作者,郭传飞和休斯顿大学教授任志锋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参与工作的还有哈佛大学教授锁志刚、南科大力学与航空航天系教授洪伟。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地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2955


郭传飞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柔性电子学、智能软体机器人、微纳米加工、纳米材料的生长与性能等。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LSA、JAC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ACS Nano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专利24件,已获中、美、日等国专利授权13件,其中包括美国专利授权3件。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一部。关于柔性电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New York Times》、《新华网》、《Science Daily》、《Materials Today》、《Physics Today》等新闻媒体与科技刊物广泛报道。主持和参与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等项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7 19:02 , Processed in 0.11746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