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农药与有机化学研究所肖文精

[复制链接]

77

主题

86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09:1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文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65年11月出生,1980年至1984年9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1984年7月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合成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并破格晋升为讲师;1994年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选派前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Howard Alper小组作访问学者,1997年9月转读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在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David MacMillan小组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在美国加州Materia, Inc.任研究科学家至2003年9月回国。现任华中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
姓    名:肖文精      
学    历:博后      
职   称:教授,化学学院院长
电    话:027-67862041      
个人主页:chem-xiao.ccnu.edu.cn
教育与研究经历

肖文精,男,1965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09月至1984年06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1987年09月至1990年06月: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84年07月至1995年08月: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研究所,先后任助教(1984.07~1990.03)、讲师(1990.04~1994.09)、副教授(1994.10~1996.03);      

1995年09月至1996年0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6年03月至1997年08月:加拿大Ottawa大学化学系访问教授;

1997年09月至2000年12月:加拿大Ottawa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01月至2002年01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化工部博士后研究;

2002年02月至2003年08月:美国Materia, Inc.研究科学家、Group Leader;

2003年09至目前: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与兴趣
1.   可见光促进的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及其合成应用;
2.   基于仿生合成策略、利用弱酸-弱碱的兼容性,发展硫叶立德与缺电子组分的新反应以及高效构筑稠杂环的新反应试剂;
3.   发展新型的、结构和活性易调的双功能二级胺–氢键催化体系,实现碳/杂环体系的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
4.   基于吲哚的串联反应设计,实现稠、螺环吲哚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
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其中二十多篇发表在Chem.Rev. (化学评论)、Acc.Chem.Res. (化学研究进展)、J. Am. Chem. Soc. (美国化学会志)、Angew. Chem. Int. Ed. (德国应用化学)、Chem. Eur. J. (欧洲化学) 等国际一流专业期刊上,并应邀撰写了多本中、英文专业书籍的章节。相应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还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承担项目与课题信息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2057,含氮杂环合成中的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催化策略,2015/01-2018/12,95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232003,可见光催化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及其合成应用,2013/01-2017/12,300万元,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072069,碳/杂环的构建:多环吲哚导向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2011/01-2013/12,40万元,已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872043,分子复杂性构建:有机催化的硫叶立德与缺电子组分的串联反应研究,2009/01-2011/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672040,可调的氢键-Lewis碱双功能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研究,2007/01-2009/12,28万元,已结题,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472021,高原子经济性和对映选择性的有机催化环化反应研究,2005/01-2007/12,23万元,已结题,主持;
7.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2011CB808603,杂环合成中的串联反应策略,2012/01-2015/12,82万元,已结题,参与;
学术兼职
1.    《Eur. J. Org. Chem.》杂志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Wiley出版社);  
2.    《Current Organocatalysis》(Bentham Science出版);
3.    《合成化学研究》(Studies in SyntheticChemistry,汉斯出版)等杂志的国际编委;
4.    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中国化学会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科技发展计划农业生产资料领域专家组成员;
学术成果
1.    J. Xuan, T.-T. Zeng, Z.-J. Feng, Q.-H.Deng, J.-R. Chen, L.-Q. Lu, W.-J. Xiao, H. Alper, Redox-Neutrala-Allylation of Amines by Combining Palladium Catalysis and Visible-LightPhotoredox Catalysis,Angew. Chem. Int. Ed.2015, 54, 1625-1628.
2.    W. Guo, L.-Q. Lu, Y. Wang, Y.-N. Wang,J.-R. Chen, W.-J. Xiao, Metal-Free, Room-Temperature, RadicalAlkoxycarbonylation of Aryldiazonium Salts through Visible-Light Photoredox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2015,54, 2265-2268.
3.    T.-R.Li, F. Tan, L.-Q. Lu, Y. Wei, Y.-N.Wang, Y.-Y. Liu, Q.-Q. Yang, J.-R. Chen, D.-Q. Shi, W.-J. Xiao,Asymmetric trapping of zwitterionic intermediates by sulphur ylides in apalladium-catalysed decarboxylation-cycloaddition sequence, Nat. Commun.2014, 5, 5500.
4.    Y.-Q. Zou, J.-R. Chen, W.-J. Xiao,.Homogeneous Visible-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Angew. Chem. Int. Ed. 2013,52, 11701-11703. (IF: 11.336)
5.    Q.-Q. Yang, C. Xiao, L.-Q. Lu, J. An, F.Tan, B.-J. Li, W.-J. Xiao, Synthesis of Indoles through Highly EfficientCascade Reactions of Sulfur Ylides and N-(ortho-Chloromethyl)aryl Amides, Angew.Chem. Int. Ed.2012, 51, 9137-9140. (IF: 11.336)
获奖及荣誉信息
1.    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人民政府,2015;
2.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社部,2014;
3.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社部,2014;
4.    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 Singapore, 2014;
5.    第七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获奖项目:杂环合成中的串联反应策略,2013;
6.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碳/杂环高效构筑中的新试剂、新催化体系和新反应研究,2013;
7.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
8.    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2011;
9.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
10.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 16th IUPA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11;
11.湖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
12.湖北省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10;
13.湖北省新侨创业先进个人,2010;
14.华中师范大学 2008-2010 年度 “三育人”先进个人、标兵,2010;
15.华中师范大学第五届感动校园人物,2010;
16.Most Cited Paper 2006-2009 Award, Tetrahedron Letter, 2009;
17.凯莱英优秀高校教师奖,2009;
18.入选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2009;
19.第十一届桂子山“优秀科研园丁”,2009;
20.华中师范大学 2007-2009 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9;
21.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2008;
22.梁亮胜侨界科技进步奖,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08;
23.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08;
24.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08;
25.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
26.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006;
27.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6;
2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
29.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
30.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2005;
31.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2004;
32.NESEC Visiting Scholar Fellowship,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加拿大,2000;
33.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University of Ottawa, 加拿大,1997-1999;
34.访问学者奖学金,国家教育部,1995;
35.入选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1993;
36.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2;
37.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1;
38.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振兴农药工业”奖学金,199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135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3
沙发
发表于 2018-6-24 11:42:14 | 只看该作者
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东湖宾馆举行。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化学学院肖文精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氮杂环合成中的串联反应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一类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氮杂环凭借种类繁多、结构多样以及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在诸多领域用途广泛。如何通过发展简单、安全、环境友好的合成转化来实现氮杂环的精准合成,已经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肖文精及其团队的研究围绕氮杂环合成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可见光诱导的串联反应和基于S-Ylide试剂的串联反应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团队的研究特色。
该项研究在Acc. Chem. Res.和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的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共1450次,单篇最高他引662次。其中5篇代表性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并得到美国、日本、中国多位国际著名化学家的正面评述和引用。此项研究成果对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特别是功能氮杂环化合物的绿色、精准合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发展出的新催化策略、新反应和新概念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类新型光反应器,被国内外40多个研究组应用。此外,该项研究还培养了一批有机合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1人、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学者5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75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板凳
发表于 2020-10-21 16:0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4 23:05 , Processed in 0.09053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