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古芳娜等:镍纳米材料晶相结构调控研究获新进展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237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08:54: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调控金属纳米材料的晶相结构,能够改变纳米材料内金属原子的排布方式,是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之一。镍纳米晶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近日,过程工程所燃料清洁转化研究部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庄嘉豪,在古芳娜副研究员指导下,采用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可控制备了具有面心立方(fcc)晶相的正二十面体与六方密排(hcp)晶相的六棱柱镍纳米晶。
  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效应已经得到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是晶相效应的研究则较少。这主要由于介稳晶相的金属纳米粒子不稳定,不易捕捉,它在合成过程中或反应条件下极易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晶相结构。在常温常压下,镍纳米晶是以能量最低的面心立方晶系存在,因此非立方晶系的镍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晶相结构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hcp晶相镍纳米晶生长过程中独特的晶相转变(fcc→hcp)过程。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表明,hcp晶相的形成及其形貌演化过程主要源于表面活性剂聚乙烯亚胺(PEI)对hcp晶相不同晶面的选择性吸附。该工作为不同晶相结构镍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DOI: 10.1039/d0ta07985e)。
  图1 不同晶相镍纳米晶的合成示意图
  此外,研究人员还合成了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晶相结构的纳米材料,即异相纳米材料,能够构建丰富的异相孪晶界面,发挥不同晶相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催化性能。基于此,进一步合成了同时具有fcc与hcp晶相的异相镍纳米晶。实验研究表明,石墨烯载体对fcc晶相的锚定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对hcp晶相的选择性吸附行为共同促进了fcc/hcp异相结构的形成与稳定存在。制得的fcc/hcp 镍纳米材料在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反应速率常数(k = 2.958 min-1)与活性常数(K = 102 min-1 mg-1),其活性远高于目前已知的大部分贵金属与非贵金属催化剂,这主要得益于fcc/hcp两相界面处对4-NP分子更强的吸附作用。该项工作为发展高催化性能Ni纳米晶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Research(DOI: 10.1007/s12274-021-3630-6)。
  图2 fcc/hcp异相结构Ni纳米晶催化硝基苯酚加氢反应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6286)的资助。




        文章来源:过程所
        


       
  古芳娜,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7~2012.4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做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2012年9月晋升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1)合成气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制;(2)高温烟气中微细颗粒物催化净化材料的研制;(3)介观多孔氧化物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近年来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7项已授权。 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博士后工作奖、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目前承担1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项目子课题,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863计划、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企业合作研发等项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3:46 , Processed in 0.08893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