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何川

[复制链接]

33

主题

47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6:3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川,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课题组长。2008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随后继续在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导师雷爱文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后,加入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Matthew Gaunt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2015年获得玛丽居里奖学金。2018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开展独立研究工作。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新型过渡金属参与的惰性化学键官能化研究及应用;2、能源小分子的绿色催化活化转化研究;3、新型生物连接,生物正交反应设计和研究等。
何川
副教授
化学系
0755-88018382
hec@sustc.edu.cn
研究方向
金属有机化学,绿色催化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连接、正交化学
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新型过渡金属参与的惰性化学键官能化研究及应用;2、能源小分子的绿色催化活化转化研究;3、新型生物连接,生物正交反应设计和研究等。
迄今为止,何川博士发表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包括共一作)12篇,包括J. Am. Chem. Soc. 3篇,Angew.Chem. Int. Ed. 5篇,Chem. Sci. 1篇,Chem. Commun. 3篇,论文他引1470余次;参与撰写bookchapter 2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
创新成果简介如下:
1、在发展过渡金属催化新反应方面,以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反应效率、选择性、原子经济性为目标,设计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成键模式和合成方法,快速有效地构建有机分子和目标产物。
2、以发展的反应为模型,运用在线红外、同步辐射等新技术进行详细系统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对现代偶联反应中的一些物理有机化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3、在生物连接领域进行了一些原创性的工作,拓展了针对甲硫氨酸的新型生物连接技术,实现了基于甲硫氨酸的对多肽和蛋白质的修饰、标记以及固定化。
课题组目前经费、空间充裕,拥有崭新的实验室、办公室,一流的公共科研平台、良好的工作环境。课题组长期招收博士后、研究助理和研究生,我们非常欢迎具有科研理想、创新能力、勤奋努力的同学和有志之士加入本组,共同奋斗。

获得荣誉
2015 湖北省第十六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3 入选中国优秀博士生代表团(全国25人),受邀参加第六十三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2013 Reaxys PhD Prize 入选者
2012 获得全国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2009 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008  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发表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包括共一作)12篇,包括
J. Am. Chem. Soc. 3篇,Angew.Chem. Int. Ed. 5篇,Chem. Sci. 1篇,Chem. Commun. 3篇,论文他引1470余次;参与撰写bookchapter 2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
代表性论文5篇:
1) He, C.; Gaunt, M. J.Ligand-Assisted Palladium-Catalyzed C–H Alkenylation ofAliphatic Ami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yrrolidines, Chem.Sci. 2017, 8, 3586–3592.
2) He, C.; Gaunt, M. J.Ligand-Enabled Catalytic C–H Arylation of Aliphatic Amines by a Four-Membered-RingCyclopalladation Pathway,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15840–15844.
3) He, C.; Ke, J.; Xu, H.; Lei,A. Synergistic Catalysis in the Sonogashira Coupling Reaction: QuantitativeKinetic Investigation of Transmetal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1527–1530.
4) He, C.; Zhang, G.; Ke, J.;Zhang, H.; Miller, J. T.; Kropf, A. J.; Lei, A. Labile Cu(I)-Catalyst/SpectatorCu(II)-Species in Copper-Catalyzed C–C Coupling Reaction:Operando IR, In situ XANES/EXAFS Evidence and Kinetic Investigations, J.Am. Chem. Soc. 2013, 135, 488–493.
5) He, C.; Guo, S.; Ke, J.;Hao, J.; Xu, H.; Chen, H.; Lei, A. Silver-Mediated Oxidative C–H/C–HFunctionalization: A Strategy To Construct Polysubstituted Furans, J.Am. Chem. Soc. 2012, 134, 5766–576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6 12:54 , Processed in 0.08368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