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龚静鸣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08: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信息
姓    名:龚静鸣   
学    历:博士   
职    称:教授   
电    话: 027-67867953   
教育与研究经历
龚静鸣,女,1977年2月出生。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11)及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预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多次荣获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东港奖学金”、“光华奖学金”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在博士后期间,参予和完成了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RGC)和一项香港创新技术基金项目(ITF)。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专利5项。先后在Adv. Mater.,Environ. Sci. Technol.,Anal. Chem., Biosens. Bioelectron., Nanoscale和 Anal.Chim. Acta等SCI源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7篇,其中2篇通讯作者论文入选为前1%ESI高被引论文。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5050、201175053、20803026)及省部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具体教育与研究经历如下:
1995.9~1999.7安庆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9.9~2004.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林祥钦教授;
2004.7~2006.9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李晓原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   
2006.10~2007.7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黄家伟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7月~至今,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
研究领域与兴趣
一直围绕发展典型环境污染物检测新探针、新方法、高性能功能化环境材料及绿色污染控制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
承担项目与课题信息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5050):基于铋系半导体的纳米增效型光电化学传感器新策略研究,80万,2015-2018;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75053):基于纳米插层材料的新型固相提取电化学传感界面构筑与农药残留检测研究,60万,2012- 2015;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803026):新型生物材料壳聚糖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生长机理及生物矿化机制研究,21万,2009-2011;
4)、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NCET-13-0815):功能导向的新型层状材料基纳米组装体构筑及污染物“富集-检测”一体化性能研究,50万,2014-2016;
5)、主持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 (201271031412):纳米增效型固相提取剂用于农药残留电化学检测研究(201271031412),7万,2012-2014;
6)、主持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 (2013CFA030):纳米组装体构筑及污染物“富集-检测”一体化性能研究,20万,2013-2015;
7)、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CDB032):壳聚糖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及其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3万,2009- 2010;
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一项(91023010):柔性基体上无机半导体纳米结构的低温化学可控制造及其光电转换性能研究,2011-2013,研究骨干(第四);
9)、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CDA114):纳米零价铁活化分子氧降解有机污染物分析新技术,2013-2015,研究骨干(第三);
10)、参与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2009CDA048):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及污染控制的环境材料设计和制备,2010-2011,研究骨干。
学术兼职
美国化学会会员
中国化学会会员;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
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如下:
1. Gong, J. M.*,Fang, T., Peng, D. H., Li, A.M., Zhang, L. Z.“A highly sensi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perfluorooctanic acid with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functionalized nanoarchitectured hybrid of AgI–BiOI composite”,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5, 73, 256-263.   
2. Yuan, S., Peng, D-H., Hu, X-L., Gong, J. M.* Bifunctional sensor of pentachlorophenol and copper ions based on nanostructured hybrid films of humic acid and exfoliat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via a facile layer-by-layer assembly. Anal. Chim. Acta, 2013, 785, 34-42.
3. Gong J. M.*, Liu T., Wang X. Q., Zhang L. Z.*,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ystems with the Assembly of Anisotrop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crystals@Carbon Nanosphere”,Environ. Sci. Technol., 2011, 45 (14), 6181–6187.
4. Gong J.M.*, Zhou T., Song D.D., Zhang L.Z.*, Hu X.L.*, “Stripping Voltammetric Detection of Mercury(II) Based on a Bimetallic Au-Pt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Nanocomposit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82, 567-573.
5. Gong J.M., Hu X.L., Wong K.W.*, Zheng Z., Yang L., Lau W.M., Du R., “Chitosan Nanostructures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y by a Non-aqueous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 Adv. Mater. 2008, 20, 2111-2115.
获奖及荣誉信息
2015年获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排名第三)
2014年获 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3年获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3年获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
2012年获 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一等奖
2012年获 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
2011年获 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010年获 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6 21:46 , Processed in 0.10692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