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浙江大学材料学院9位老师入选2016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复制链接]

58

主题

65

帖子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1:4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2月27日,爱思唯尔(Elsevier)于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网站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共收录一千七百余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从各学科入榜人数来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三学科继续保持前三位置,入榜人数分别为152、143、137人。科研机构方面,中国科学院以279人名列榜首,其后依次为清华大学(112人)、北京大学(90人)、浙江大学(88人)和上海交通大学(79人)。
        其中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有9位学者入榜。
        物理学和天文学
        钱国栋:男,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人选。工作研究领域:无机―有机杂化光功能材料(固态可调协染料激光介质、发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传感材料);Li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光功能玻璃;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金属-有机框架多孔功能材料(MOFs)及其在环境、生物、信息等领域应用;光谱学。
        叶志镇:1982年获浙大电机系学士,1987年获浙大光仪系光学薄膜博士。1990-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高访。1988年进入浙大材料系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半导体薄膜教学科研工作,1994年晋升为教授。目前主要研究:ZnO的p型掺杂与LED应用, ZnO透明导电薄膜与节能应用、纳米材料和太阳电池研究,高真空CVD设备研发与应用。曾任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内最早开展Zn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国内首位报道ZnO p型掺杂和LED室温电致发光;国际最早开展Si基GaN及LED研制;纳米材料方面做出创新工作;合作自主研发超高真空CVD和高真空MOCVD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实现了Si和GeSi低温CVD外延。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已完成3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20项在实施。出版学术著作2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被SCI收录260篇,其中JACS, Adv. Mater., PRL, APL和JAP等国际著名期刊论文100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4500余次,其中SCI他引2450余次。国际大会报告30余次,邀请报告16次。
       能源
       刘永锋:主要从事储氢材料和储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调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的纳米化和性能调控、储氢电极合金新体系创制和高容量储锂材料可控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先后承担/完成了来自于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5 项,申请发明专利53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包括国际PCT专利1项(日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170余篇被SCI 收录(第一/通讯作者110余篇),5篇论文被邀封面或封底展示;所发表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230种期刊的800位作者引用总计4000余次,其中他引3500余次。H 因子为35。应邀撰写综述论文3 篇,编译中文专著1本(储氢材料:储存性能表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0),撰写英文专著Catalytic Batterie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nd Fuel Cells 中的一章(Chapter 13,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Elsvier出版社,2013.7)。2009 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0 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11 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和“钱江人才”计划,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杭州市青年科技奖;2012 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由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能源领域);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刘宾虹:女,博士,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1年先后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4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至1997年在韩国科学技术院材料科学和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2006年在日本工学院大学任客座研究员。于2006年4月回浙江大学工作。2008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材料包括各类制氢和储氢材料、高性能液态直接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以硼氢化物为能源介质的制氢、可逆储氢、直接燃料电池以及硼氢化物的再生合成等,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先后承担了国家“863”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横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各一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2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800次,其中他引近400次,H指数为17。在储氢材料、硼氢化钠水解和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等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材料科学
       涂江平:1981年-198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1994年3月在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习,获得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1月-2000年1月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基金,任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研究员。2000年1月- 现在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任教,2000年7月被评为教授;2001年1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摩擦磨损、电极材料和新型储氢材料等方面的研究。2000年来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纳米专项和国防先进材料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和7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参加了1项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磨损、润滑材料与技术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并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4年入选第一层次。已在纳米复合材料与复合涂层、电极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摩擦磨损和材料性能分析诸方面的研究已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分别被SCI收录143篇/,EI收录150多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8项,其中28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杨德仁:  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85年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1993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晋升副教授,其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访问研究。1995年初赴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5月被浙江大学特批晋升教授,1998年初回国在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方向包括:(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晶材料的制备和缺陷工程,(2)太阳能光电铸造多晶硅材料和化合物薄膜光电转换材料,(3)纳米硅丝/管和其它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4)硅基光 电子材料。
        蒋建中:在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中撰写了一章。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在国际亚稳机械合金纳米材料大会上荣获“青年科学家” 金奖,1999年获得丹麦技术部颁发的杰出青年基金,200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获得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在国际一流期刊上总发表论文170篇左右,包括Phys.Rev.Lett.1篇,Appl.Phys.Lett.28篇,Phys.Rev.B.14篇,Europhys.Lett.5篇,Chem. Commun. 1篇, Chem. Mater. 2篇,Acta Mater. 1篇和 J. Appl. Phys.7篇。近5年来,73篇被SCI检索,第一作者27篇,通讯作者42篇;44篇被EI检索,第一作者16篇;被他引843次。首次制备了新结构纯立方体ZnO功能材料。成功地制备了大块立方体新结构Si3N4先进功能材料,确定立方体Si3N4的原子结构、硬度为39.3GPa,成为世界第三超硬材料。发现立方体Si3N4在空气中热稳定性非常好,一直到1400℃(最硬的金刚石材料在空气中从700℃就开始不稳定了)。首次从原子尺度上揭示了这种新材料的热膨胀行为。这些科研成果将促进立方体Si3N4新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出体积改变的比值、表面能和内能的变化这三个因素决定纳米功能材料结构的稳定性。玻璃温度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还未解决的基本关键问题,其中玻璃温度的压力效应是一个关键课题,开创了原位测量玻璃温度压力效应的方法,揭示了晶化的压力效应和时间关联形核。揭示了新结构Fe-Cu合金是在原子尺度上发生,原子结构,合金的动力来源以及合金的磁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王秀丽:主要从事新型电池电极材料制备与电池技术、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浙江大学材料工程中心质量体系负责人。2006年来先后承担了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863计划项目(合作单位负责人)、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创新团队项目、2项浙江大学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和1项企业委托的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作为技术骨干成员参与完成了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等效电池的设计与产品交付。已在Advan. Funct. Mater, J. Mater. Chem. A, ACS Materials&Interfaces, J. Power Sourc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12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8篇,论文共被他引6500多次,h-index: 47,获得28项授权发明专利,入选美国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2015“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担任ACS nano, Chemistry communication, J. Mater. Chem. A, ACS Materials&Interfac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获得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6),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4)和2008年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排名7)。
        谷长栋:自2002年以来,一直从事纳米结构金属镀层的电结晶制备及表/界面效应研究。攻读博士期间,创新了电结晶技术,制备出高强度、高耐腐蚀的纳米结构金属镀层;揭示了纳米金属晶粒尺寸依赖的力学行为;构建了能对镁合金基体起电化学防护功能的多层镀层。博士论文《电沉积纳米结构镍及镍钴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为2009年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期间,进一步发展了电结晶技术,揭示了微/纳枝状结构镀层的电结晶结构演变机制及表/界面效应。2009年加入浙江大学后,针对水性电结晶过程中的“氢脆”危害,提出在离子液体中纳米结构金属镀层的电结晶制备途径及研究了产物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离子液体在功能导向纳米结构材料“绿色”化学可控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完善非水体系电结晶理论。自2005年以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Comm.,J. Mater. Chem.-A,Langmuir,J. Electrochem. Soc.,Surf. Coat. Technol.等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篇,共SCI他引680次,其中3篇单篇SCI他引>70次,单篇最高他人引用94 次。成果被纳米晶力学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C. Koch教授,电结晶纳米金属领域知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U. Erb教授及DESs发明人、英国莱斯特大学Andrew P. Abbott教授等同行广泛正面引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次。在2013年Springer出版的摩擦学百科全书中撰写Electroplating词条。任Frontiers in Materials和Heliyon(Elsevier出版社新创期刊)、International Scholarly Research Notices期刊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4 22:06 , Processed in 0.08498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