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乔冠军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5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8:4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乔冠军,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多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73专题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防军工(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2项)、霍英东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SCI引用36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第一获奖人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已培养硕士生40余名,博士生20余名。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4)、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2005),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3)、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13)和双创团队(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0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2017)、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8)。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生态环境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硅酸盐学报》、《陶瓷学报》编委等。


姓名:乔冠军  (博士生导师)
职称: 教授
地址:江苏镇江学府路301号
Telephone:0511-88791947
E-mail:gjqiao@ujs.edu.cn
研究方向:
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多功能设计与优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
2)热电、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教育经历:
1985.9-1995.10: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教学经历:
1995.10-1997.10: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1997.10-2013.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1997)、教授(2002)、博导(2003)
期间:日本大阪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7-11)、西澳大利亚大学GLEDDEN访问教授(2008.8-10)、巴黎中央理工大学TANDEM访问教授(2010.8-9)。
2013.3-今: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主讲本科生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材料学、功能陶瓷材料、陶瓷学、工程材料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研究生课程:陶瓷力学性能、材料科学进展。
已培养硕士生40余名,博士生19名。
项  目:
主持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73专题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防军工(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2项)、霍英东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目前在研项目:
1)科技部863项目,先进轻质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发(编号2012AA040209),290万,主持
2)教育部重大项目,互穿型金属封装陶瓷复合防护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破坏机理研究(编号313046),100万,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i-Si-C合金与碳化硅陶瓷的非反应润湿与界面结合机理(编号51172177),        60万,主持
4)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项目,电容型陶瓷压力传感器,100万,主持
奖  项:
科研获奖:
1)国家技术发明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二等,2012,排名第一
2)教育部技术发明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一等,2011,排名第一
主要学术荣誉: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4);
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2005);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
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3);
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13);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4)。
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
主要学术兼职:
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生态环境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常务理事;
《硅酸盐学报》编委等。
论文专著专利:
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SCI引用11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代表性论文:
[1]Lin JP,Li XD,Qiao GJ,Wang Z,Carrete J,Ren Y,Ma LZ,Fei YJ,Yang BF,Lei L,Li J, Unexpected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beta-Zn4Sb3 Opens the Door to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136(4): 1497-1504
[2]Lin JP, Qiao GJ, Ma LZ, Yang R, Yang BF, Fei YJ, Lei L, Heterogeneous in-situ nanostructure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Zn4Sb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2(16): 163902
[3]Li XD, Carrete J, Lin JP, Qiao GJ, Wang Z, Atomistic origin of glass-like Zn4Sb3 thermal conductivit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3(10): 103902
[4]Lu XF, Chen M, Fan L, Wang C, Wang HJ, Qiao GJ,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eta-Si3N4 thin layers in basal plane under tension: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3, 102(3):031907
[5]Xu SJ, Lie J , Qiao GJ, Wang HJ, Pore structure control of mesoporous carbon monoliths derived from mixtures of phenolic resin and ethylene glycol, Carbon, 2009, 47(8): 2103–2111
[6]Dai PY, Wang YZ, Liu GL, Wang B, Shi YG, Yang JF, Qiao GJ, Wang HJ, Fabrication of highly dense pure SiC ceramics via the HTPVT method, Acta Materialia, 2011, 59(16): 6257–6263
[7]Fang GP, Li W, Wang XF, Qiao GJ, Droplet Motion on Designed Microtextur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Tunable Wettability, Langmuir, 2008, 24(20): 11651–11660
[8]Li W, Fang GP, Li, YF, Qiao GJ, Anisotropic wetting behavior arising from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Parallel grooved structur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8, 112(24):7234–7243
[9]Liu GW, Qiao GJ, Wang HJ, Yang JF, Lu TJ, Pressureless brazing of zirconia to stainless steel with Ag-Cu filler metal and TiH2 powder,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8, 28(14): 2701–2708
[10]Xu SJ, Qiao GJ, Li DC, Yang H, Liu YN , Lu TJ , Reaction forming of silicon carbide ceramic using phenolic resin derived porous carbon preform,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09, 29(11): 2395-2402
[11]Xu SJ, Liu GW, Li J, Qiao GJ, Incorporating conductor paste in a low-temperature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large mesoporous carbon counter electrod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76(1): 504–511
[12]Liu GW, Jian WZ, Jin HY, Shi ZQ, Qiao GJ, A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in nano-TiO2 ceramic prepared by a rapid and high-pressure sintering process, Scripta Materialia, 2011, 65(7): 588–593
[13]Li YF, Liu P, Wang, XD, Jin HY, Yang JF, Qiao GJ,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N/intergranular amorphous phase in pressureless sintered Si3N4/BN composites, Scripta Materialia, 2010, 63(2): 185–1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83

帖子

10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5
沙发
发表于 2020-9-18 21:36:57 | 只看该作者
题  目: MEMS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及关键材料研发
报告人:乔冠军 教授(江苏大学)
地  点: 湖南大学中四栋一楼会议室
时  间: 2020年9月17日(周四)下午2:30 - 4:30
主持人: 杨斌 教授
邀请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承办人: 材料学院“天马材料研究论坛”日常工作小组


报告人简介:
乔冠军,江苏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多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73专题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防军工(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2项)、霍英东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SCI引用36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第一获奖人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已培养硕士生40余名,博士生20余名。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4)、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2005),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3)、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13)和双创团队(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0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2017)、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8)。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生态环境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工程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硅酸盐学报》、《陶瓷学报》编委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6 03:04 , Processed in 0.08712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