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朱正江课题组发表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鉴定技术和数据库AllCCS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00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6:10: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on Mobility Collision Cross-Section Atlas for Known and Unknown Metabolite Annotation i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的研究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71-8)。该工作发展了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碰撞截面积数据库(AllCCS),并开发了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分析技术用于生命体内已知和未知代谢物的化学结构鉴定。朱正江课题组博士生周智伟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为第一单位。
  离子淌度质谱(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是一类能够根据分析物离子的尺寸、形状和电荷进行气相分离和检测的质谱技术,一次分析能够同时提供多个维度信息,包括精确质量数(MS1)、二级碎片谱图(MS/MS)和碰撞截面积(CCS)数据等,有效提升对复杂生物样品代谢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朱正江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发展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2016年,朱正江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展了机器学习算法来计算代谢物的碰撞截面积的方法(Anal. Chem. 2016, 88, 22),开发了大规模碰撞截面积数据库MetCCS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Bioinformatics 2017, 33, 14; Curr. Opin. Chem. Biol. 2018, 42)。针对脂质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发展了基于脂质的碰撞截面积预测方法LipidCCS(Anal. Chem. 2017, 89, 17)和四维脂质鉴定鉴定技术LipidIMMS应用于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Bioinformatics 2019, 35, 4; Trends Anal. Chem. 2019, 116)。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再次发展了一个全新的碰撞截面积预测方法和数据库AllCCS, 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了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小分子碰撞截面积数据库平台,包含5000多个实验碰撞截面积和1100多万个预测碰撞截面积;(2)发展了新一代的碰撞截面积预测算法,能将预测准确性提升至2%以内,并广泛适用于不同化学结构的小分子化合物;(3)发展了特征结构相似性得分(RSS),实现了对碰撞截面积预测误差的估计;(4)开发了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分析技术,提升已知代谢物鉴定的准确性,并能用于未知代谢物鉴定,为未知代谢物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鉴定和碰撞截面积数据库AllCCS
  复杂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鉴定是代谢组学研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代谢物鉴定主要依赖于二级碎片谱图(MS/MS),其鉴定范围受限于标准谱图的数目,难以注释未知代谢物。而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如PubChem,尽管含有多达1亿种小分子,但是大多是非天然化合物,结构冗余度高,难以用于发现生物内源性的新代谢物。针对未知代谢物鉴定的挑战,朱正江课题组进一步开发了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多维代谢物鉴定技术。该方法首先基于生命体内普遍存在的178个生物化学反应,从已知代谢物构建新的10万种未知代谢物化学结构。 利用AllCCS及其他MS/MS工具进行多维质谱信息的预测,并通过多维匹配和打分来提升代谢物鉴定的准确性。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假阳性注释,提升了超过80%代谢物的定性分析准确性,进而实现了大规模检测和鉴定未知代谢物。
  为方便用户使用,AllCCS平台(http://allccs.zhulab.cn/)已在阿里云服务器上免费向学术用户开放。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等的大力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71-8

       文章来源:上海有机所
       朱正江博士于2013年回国加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IRCBC),任“百人计划”研究员。朱正江博士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并于2006-20011年在在美国麻省大学 (UMass–Amherst) 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获博士学位后加入了美国加州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Gary Siuzdak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着重于发展新型质谱方法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并参与生物信息学软件XCMS 及代谢物数据库METLIN的建设。朱正江博士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共计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包括Nature Chemistry,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Protocols, J. Am. Soc.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nalytical Chemistry 等, ISI 他引超过500次。朱正江研究员课题组研究工作着重于发展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并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研究与健康、疾病相关的生命医学问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6:21 , Processed in 0.08861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