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朱起龙课题组:单分子异质结电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43

主题

75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5:20: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CO2)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对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电催化CO2还原(ECR)依然存在着还原电势高、电流密度小、产物选择性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工业化。开发结构明确、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目前,在众多电化学CO2还原(ECR)催化剂中,具有明确M-N4结构的异相分子基催化剂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鉴于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起龙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12个叠氮基团的新型镍酞菁(N3NiPc)分子材料,并用于构筑单分子异质结型双功能电催化剂,实现了阴极CO2还原和阳极氧化纳米聚合的优异性能与高效集成。由于N3NiPc独特的分子结构,通过强π-π堆积、电荷转移作用以及共价键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将N3NiPc以单分子形式锚定在碳纳米管(CNT)表面,实现了高稳定的单分子异质结电催化剂的构建。
  这种结构独特的单分子异质结实现了活性中心的最大化利用,另外单分子异质结内的强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和共价键合作用)可以有效调控M-N4催化中心的电子结构,从而实现了出色的ECR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单分子异质结电催化剂(N3NiPc-CNT)表现出100%的CO选择性(CO/H2产物比>1000)、大的电流密度、高的转化频率(TOF)及优异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超过200 mA cm-2的大电流密度下,N3NiPc-CNT依然可以实现100%的CO选择性(CO/H2比可达700)。进一步研究发现,N3NiPc-CNT中丰富的叠氮基团除了用于共价锚定,多余的叠氮基团还可以被原位电化学加氢衍变为丰富的氨基基团,从而在M-N4活性中心周围构筑富氨基的特殊局域微环境,从而提高了CO2的局域浓度并促进活化。此外,N3NiPc-CNT单分子异质结可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用于集成阴极CO2还原和阳极氧化纳米聚合,同时实现了阴阳双极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效制备和能耗的有效降低。
  这项工作为开发高效实用的ECR电催化剂以及集成电化学合成技术提供了范例性的参考。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DOI: 10.1039/D0EE03731A) 上,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博士后马冬冬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文章来源:福建物构所
       朱起龙,博士导师,研究员,课题组长。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2017年在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多孔材料的催化研究。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在SCI期刊上发表原创性论文50多篇,他引2000多次。其中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Chem (Cell Pres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Energy Lett.、ACS Catal.、Chem. Sci.等高档次杂志期刊上,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或热点论文。2017年3月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和课题组长。先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基金(2013)、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百人计划”(2017年)等。
  此前,朱起龙研究团队在原子级纳米多孔催化剂的能源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其它重要进展:Adv. Mater. 2021, 33, 2006965;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5014; Appl. Catal. B-Environ. 2021, 283, 119591; Appl. Catal. B-Environ. 2020, 264, 118530; Appl. Catal. B-Environ. 2020, 267, 11872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37986等。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0EE03731A


       文章来源:福建物构所
       朱起龙,博士导师,研究员,课题组长。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2017年在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多孔材料的催化研究。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在SCI期刊上发表原创性论文50多篇,他引2000多次。其中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Chem (Cell Pres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Energy Lett.、ACS Catal.、Chem. Sci.等高档次杂志期刊上,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或热点论文。2017年3月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和课题组长。先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基金(2013)、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百人计划”(2017年)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09:07 , Processed in 0.09331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