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郑强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33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7:24: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强,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曾于2012年起担任贵州大学校长五年。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还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本科教育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等学术职务。主持完成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在其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是中国流变学研究领域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近十年来,郑强教授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高校、企业、机关、中学进行了200多场演讲,反响强烈,深受欢迎,被誉为“中国教育‘郑’能量”,是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的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演讲家。



郑强    工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话:0571-87952522, 88981818
电子信箱:zhengqiang@zju.edu.cn
个人主页:http://mypage.zju.edu.cn/zhengqiang


教育工作经历
1975年09月至1978年07月,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读高中。
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08月至1985年08月,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
1985年09月至1988年0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08月至1990年0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1990年03月至1991年0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09月至1992年0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0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
1994年10月至1995年0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1995年06月至1999年0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07月至2007年06月,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06月至2008年07月,浙江大学副教务长。
2008年07月至2009年03月,浙江大学副教务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年03月至2012年06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
2012年06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16年12月起,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



主要研究方向: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16项。已在 Macromolecules、Biomacromolecules、Carbon、Polymer、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J. Mater. Res.、Chin. J. Polym. Sci.、高分子 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1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90余篇(其中SCI收录360篇);SCI引用次数3234次(其中他引2473次);H因子:28。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7项,申请专利24项。

学术兼职(近10年)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
●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 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
● 《高分子学报》副主编
● 《功能材料》副主编
●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中国地区编委
● 《科学通报》特约编辑
●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编委
● 《高分子通报》编委
● 《应用化学》编委
● 《塑料工业》编委
● 《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


代表性论文

  • Yihu Song*, Qiang Zheng. Concepts and conflicts in nanoparticles reinforcement to polymers beyond hydrodynamic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6, 84, 1-58
  • Zhijian Wang, Wei Hong, Zi Liang Wu*, Qiang Zheng, Site-Specific Preswelling-Directed Morphing Structures of Patterned Hydrogels,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974-15978
  • Weiyang Lv, Qingqing Mei, Jianliang Xiao, Miao Du*, Qiang Zheng. 3D Multiscale Superhydrophilic Sponges with Delicately Designed Pore Size for Ultrafast Oil/Water Separ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7, 41: 1704293(1-9)
  • Fang Li, Miao Du*, Qiang Zheng. Dopamine/silica nanoparticle assembled, microscale porous structure for versatile superamphiphobic coating, ACS Nano, 2016, 10: 2910–2921
  • Qiang Zheng*, Mao Peng, Yihu Song, Tiejun Zhao, Use of WLF-like Function for Describing the Nonlinear Phase Separation Behavior of Binary Polymer Blends, Macromolecules, 2001, 34, 8483-8489
  • Shunchang Gan, Zi Liang Wu*, Huilong Xu, Yihu Song*, Qiang Zheng, Viscoelastic Behaviors of Carbon Black Gel Extracted from Highly Filled Natural Rubber Compounds: Insights into the Payne Effect, Macromolecules, 2016, 49, 1454-1463.
  • Zhong Zheng, Yihu Song*, Huilong Xu, Qiang Zheng*. Thickening of the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using trace amount of amine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gelation of colloidal nanocomposites. Macromolecules2015, 48 (24): 9015-9023
  • Wenwen Yu, Miao Du*, Dezhi Zhang, Yu Lin, Qiang Zheng. Influence of dangling chain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polyurethanes, Macromolecules, 2013, 46: 7341−7351
  • Yonggang Shangguan*, Mingguo Liu, Lei Jin, Mengjie Wang, Zhengke Wang, Qiang Wu, Qiang Zheng*, Thermo-thickening Behavior and Its Mechanism of Chitosan-graft-polya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 Soft Matter, 2018, 14, 6667-6677
  • Lei Jin, Yonggang Shangguan*, Tao Ye, Hu Yang, Quanfu An, Qiang Zheng*, Shear induced self-thickening in chitosan-grafted polyac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 Soft Matter 2013, 9, 1835 - 1843
  • Zhong Zheng, Yihu Song*, Xiang Wang, Qiang Zheng. Adjustable rheology of fumed silica dispersion in urethane prepolymers: Composition-dependent sol and gel behaviors and energy-mediated shear response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 59(4): 971-993
  • Yihu Song*, Qiang Zheng. Linear rheology of nanofilled polymer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 59(1), 155-191,
  • Xiang Wang, Heng Su, Weiyang Lv, Miao Du*, Yihu Song, Qiang Zheng. Complex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Skin Mucu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 59(1): 51–62
  • Weiyang Lv, Qingqing Mei, Huakang Fu, Jianliang Xiao, Miao Du*, Qiang Zheng. A general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on arbitrary substrates: its formation and multifunc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19079-19090
  • Yonggang Shangguan*, Feng Chen, Jie Yang, Erwen Jia, Qiang Zheng*, A new approach to fabricate polypropylene alloy with excellent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and balanced toughness-rigidity through unmatche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mponents, Polymer, 2017, 112, 318 - 324
  • Yihu Song*, Qiang Zheng. Size-dependent linear rheology of silica filled poly(2-vinylpyridine). Polymer 2017, 30, 74-78
  • Yihu Song*, Qiang Zheng. A Guide for Hydrodynamic reinforcement effect in nanoparticle-filled polymers.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 2016, 41(4), 318-346
  • Feng Chen, Yonggang Shangguan*, Yishu Jiang, Biwei Qiu, Guohang Luo, Qiang Zheng*, Toughening without strength loss and mechanism for modified polypropylene by polymer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Polymer. 2015, 65, 81-92
  • Zhong Zheng, Yihu Song*, Ruiquan Yang, Qiang Zheng*. Direct evidence for percolation of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around nanoparticles accounting for sol-gel transition in fumed silica dispersions. Langmuir 2015, 31(50): 13478-13487
  • Weiyang Lv, Miao Du,* Weijuan Ye, Qiang Zhe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by facile trinal-phas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23395–23402
  • Xiang Wang, Miao Du*, Hongpeng Han, Yihu Song, Qiang Zheng. Boundary lubrication by associative Mucin, Langmuir, 2015, 31(16): 4733–4740
  • Huakang Fu, Miao Du *, Qiang Zheng. Effect of Iron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lay surfac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2, 4, 1981-1989
  • Yilan Ye, Yonggang Shangguan*, Yihu Song, Qiang Zheng*,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ehydration dynamics of weak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during phase transition investigated by rheological and two-dimensional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measurements, Polymer 2014, 55(10), 2445-2454
  • Yu Lin, Yqiang Tan, Biwei Qiu, Jiaqi Cheng, Wanjie Wang, Yonggang Shangguan*, Qiang Zheng*, Casting solvent effect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weak dynamic asymmetry polymer blends via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J. Membrane Sci., 2013, 439, 20-27
  • Fengbo Zhu, Libo Cheng, Zhijiang Wang, Wei Hong, Ziliang Wu*, Jun Yin*, Jin Qian*, Qiang Zheng, 3D Printed Ultratough Hydrogel Structures with Titin-like Domain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11363-11367
  • Ye Tian, Xiaoshuang Wei, Zhijian Wang, Pengju Pan, Fangyuan Li, Daishun Ling, Ziliang Wu*, Qiang Zheng, A Facile Approach to Prepare Tough and Responsive Ultrathin Physical Hydrogel Films as Atrificial Muscl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34349-34355
  • Fengbo Zhu, Libo Cheng, Jun Yin*, Zi Liang Wu*, Jin Qian*, Jianzhong Fu, Qiang Zheng, 3D Printing of Ultratough Polyion Complex Hydrogel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31304-31310.
  • Si Yu Zheng, Hongyao Ding, Jin Qian, Jun Yin, Zi Liang Wu*, Yihu Song, Qiang Zheng*, Metal-Coordination Complexes Mediated Physical Hydrogels with High Toughness, Stick-Slip Tearing Behavior, and Good Processability, Macromolecules, 2016, 49, 9637-9646.
  • Qi Chen, Min Zuo*, Ruiquan Yang, Jifei Zhang, Xiong Lv, Wenjing Zhang, Yihu Song, Qiang Zheng, Evolution of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 during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styrene/poly(vinyl methyl ether) blen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silica,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17, 55, 1337-1349.
  • Yunxiang Zhang, Min Zuo*, Ting Liu, Yihu Song*, Qiang Zheng, Segmental dynamics and rheology of miscibl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ly(methyl methacrylate) (70/30 by weight) blend filled with titania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grafted titania,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123, 39-4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76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沙发
发表于 2018-6-21 07:47:27 | 只看该作者
大爱无疆——郑强老师侧记(浙大高分子)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初入求是园,我是郑老师讲台下的一个学生,在他的新生教育讲座中感受到他了对母校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是在郑老师的影响下我进入高分子系,选择了高分子专业,加入流变组大家庭。
            后来郑老师远赴贵大五年,但他心系课题组的同学,常常杭州贵阳两地奔波,指导同学们的生活与科研。有时刚下飞机,来不及休息,就立刻跑到各个实验室询问同学们近况。每学期开始,郑老师都会抽时间回来给新同学们做始业教育,帮助大家排忧解惑,树立科研信心。


        师恩如此,郑老师却总说精力有限,给我们的时间太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任何我的学生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我第一时间从贵大赶回来”,这是郑老师给我们的承诺。


        除了科研与生活上的指导,郑老师也时时给我们传递正能量。以身作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支持西部发展、投身爱国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郑老师身体力行,更是将这些精神传递给课题组每一位同学。2016年,郑老师带领课题组的老师同学奔赴贵州湄潭,见证浙大西迁的历史,勉励我们不忘历史,积极投身西部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郑老师的带领下,流变组不只是一个课题组,更是一个大家庭。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经常回母校看望老师,同时鼓励我们向老师们学习,立志发奋、不畏艰难,树立家国责任意识。在讲台上激情澎湃投身教育事业的网红“强哥”,更是我们流变课题组的大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8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板凳
发表于 2018-7-12 08:35:02 | 只看该作者
以“聚合物+流变+填充改性(poly* AND rheolog* AND fill*)为关键词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检索填充改性高分子流变学领域学术论文。截至2017年,国际上共发表相关论文3,400篇,其中中国学者发表629篇,仅次于美国的631篇,远高于位居第三的法国(304篇 );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前十位(Top 10)学者中,郑强(浙江大学)、宋义虎(浙江大学)、杨鸣波(四川大学)、梁基照(华南理工大学)等4位中国学者上榜。最近十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研究论文发表数跃居国际首位,国际Top 10学者中包括郑强(浙江大学)、宋义虎(浙江大学)、杨鸣波(四川大学)、谭业强(青岛大学)等4位中国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07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地板
发表于 2020-2-4 08:10:02 | 只看该作者
聚合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粒子形貌调控及功能优化
批准号        51973183       
学科分类        纳米复合 ( E030703 )
项目负责人        郑强       
依托单位        浙江大学
资助金额        60.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5#
发表于 2020-11-10 10:54:49 | 只看该作者
有机生物体利用肌肉组织的各向异性的膨胀和收缩,实现了复杂、可控的变形与运动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躲避天敌的追捕。在自然生物启发下,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响应性软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工程、软驱动器、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电场和磁场诱导分子、粒子取向是制备各向异性软材料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构筑复杂取向结构是仿生驱动器设计中的难题之一。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郑强、吴子良团队与拜罗伊特大学Josef Breu教授合作,报道了一种在分布式电场作用下,制备具有复杂有序结构的纳米片复合水凝胶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通过改变电极的形状、相对位置,可以有效调控电场分布并诱导纳米片沿电场方向取向,从而制备出具有复杂取向结构的纳米复合水凝胶。在外界刺激下,复合水凝胶的不同局部发生各向异性变形,在内部应力的驱动下形成特定的三维构型。通过动态光照射驱动局部变形,使该复合水凝胶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这种基于分布电场诱导复杂取向的策略适用于其他纳米粒子、液晶分子以及弹性体、热固性聚合物体系。所制备的各向异性软材料有望应用于柔性电子、软驱动器等领域。相关论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20055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3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7
6#
发表于 2022-5-28 09:26:46 | 只看该作者
柔性电子器件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柔性电子通常采用弹性体作为基体材料,以导电聚合物等导体材料构筑可拉伸电路,实现传感监测等功能。近年来,液态金属由于其优异的变形能力、高导电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构筑柔性电子可拉伸电路及传感单元的理想材料。目前大部分基于弹性体的柔性电子器件,其力学性能与生物组织匹配度不高,疏水性基体阻碍了体内物质的交换,限制其进一步的应用。另一方面,弹性体往往难以回收利用,废弃的柔性电子给环境增加了负担。基于以上考虑,水凝胶在制备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具有可降解、可回收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然而,基于水凝胶的柔性电子器件通常以整块凝胶作为传感单元,其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在水凝胶中构筑图案化导电网络,并通过多个传感单元的集成可以实现器件功能的提升。
        浙江大学郑强、吴子良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胡建教授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ichael. D. Dickey教授报道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可回收的多功能水凝胶柔性电子器件。通过模板印刷法在明胶-海藻酸钠天然高分子水凝胶表面构筑图案化液态金属,并在特定的位点嵌入功能性的传感单元,得到了多功能水凝胶柔性电子,可同时监测应变、温度、pH以及生物电信号。此外,作者还展示了这种多功能器件在电渗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
          由于明胶-海藻酸钠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具有温度调控的凝胶-溶胶转变特征,制备的水凝胶柔性电子可以通过简单加热进行塑形,从而使二维器件包覆在复杂的三维曲面上。进一步升高温度可以使凝胶转变为溶液状态,液态金属流动性增加并聚集成团,相分离后的凝胶和液态金属可以回收利用,通过进一步的加工设计得到具有新的传感功能的柔性电子器件。这种基于天然高分子凝胶及液态金属的可回收、多功能柔性电子有望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并减轻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信息:
        Healable, Recycl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Soft Electronics Based on Biopolymer Hydrogel and Patterned Liquid Metal
        Xing Peng Hao, Chuan Wei Zhang, Xin Ning Zhang, Li Xin Hou, Jian Hu*, Michael D. Dickey*, Qiang Zheng, Zi Liang Wu*
       Small
       DOI: 10.1002/smll.202201643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20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5 08:47 , Processed in 0.09999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