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庆生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02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6:30: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庆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教学名师、宝钢奖优秀教师
电话传真:021-65982620
电子邮箱:qswu@tongji.edu.cn
学科专业:无机化学,纳米化学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化学,纳米生物医药,纳米环境科学...(欢迎各地青年才俊来本室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进行博士后研究!)
个人介绍
    吴庆生,男,安徽人,博士、首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1988年硕研毕业、2001年博研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并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赴美国、瑞士、俄罗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1982年7月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983年任助教、1990年任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基础部副主任、校人事处副处长兼应用化学系主任、文理学院院长;首届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届安徽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化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年引入同济大学工作。历任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系党总支书记、校纳米中心执行主任、化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同济大学纳米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他是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上海市名师奖获得者。1997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讲过“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纳米化学”“高等无机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波谱分析”“无机材料仿生合成”“固态组合化学”等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生课程;主持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培养毕业了100多名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化学、纳米生物医药、生物无机化学、光电分析化学和中草药成分化学。主持过国家重大项目等30多项研究课题;获得过省部级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国际学术会议优秀报告奖等奖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已授权60多项;出版著作5本;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SCI引用3000多次。他常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担任主持或主席,并作大会特邀报告或邀请报告;还曾因发明活体纳米技术而被英国皇家学会官方网站专题采访。现已被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一百多种SCI源期刊聘为审稿专家,并曾受邀担任 J Biochem Lett 和 J Nanosci Lett 国际期刊副主编 和多种国际期刊顾问编委。他是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国家和地方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国家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新加坡国家基金等十几种重要项目评审专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科研项目:
01. 主持 国家973项目(2011CB932404)子课题,纳米晶催化剂在若干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探索.
02. 主持 国家973项目(2006CB932302)子课题,介孔纳米结构功能化及其宏观组装体.
03.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122025),三聚氰胺-生物质-活体膜调控合成不同形貌结构的草酸钙...
04.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0131030),新型无机纳米管、线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05.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1138),贱金属游离超薄膜的仿生合成及其与窄带半导体纳米柱的交替组装和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
06.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1114),(ZnO纳米柱阵列/Fe系金属超薄膜)n三维夹层超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2合成碳氢燃料.
07.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2134),线织等级孔网碳纳米超结构的原位转换制备与性能研究.
08.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72074),稀土硼酸盐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形貌调控制备及其性质相关性研究.
09.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471042),同质异构纳米/超结构材料的活体生物膜双模板法同步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0.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1025),非氧化物离子晶体纳米管的仿生合成与性质研究.
11. 主持(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103127),Fe3O4@SiO2@金属掺杂有序介孔二氧化钛磁光双功能核壳结构的制备
12. 主持(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877001),吸附态农药的光稳定化及机理研究
13. 主持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40247045),生物膜双模板法同步合成不同结构的Ⅱ-Ⅵ族一维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4. 主持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1nm0501300),纳米草酸钙成石机理和纳米复合材料智能窗研究
15. 主持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852nm01200),支撑液膜法耦合处理异源无机废水同时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
16. 主持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652nm007),单层磷脂包覆的高性能量子点纳米探针活体成像与肿瘤早期诊断
17. 主持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452nm075),适用于难生化难氧化污染物处理的高效纳米催化电极研究
18. 主持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259nm021),低维纳米发光材料的集成组合制备与筛选
19. 主持 上海市青浦区-同济大学科技合作专项基金项目(2008-8),无机介孔外墙保温复合材料的研发
20. 主持 国家烟草局烟草行业卷烟烟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00592),复合滤嘴无机纳米介孔纤维及对烟气有害物质选择性吸附
21. 主持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KF1103),多孔碳纳米网络超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2. 主持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复旦大学(2012MCIMKF03),线织孔网碳与纳米晶复合材料研究
23. 主持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复旦大学(2009KF04), 过渡金属盐类纳米超结构材料的貌构关系
24. 主持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复旦大学(2005KF02), 同质异构一维纳米材料活体双模板同步合成

代表性论著(*通讯作者):
01. Qing-Sheng Wu*(2),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11): 2099-2147.                        (IF: 19.79)
02  QS Wu*(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2, 22(13): 2860-2866.                    (IF: 12.12)
03. QS Wu*(3), Nano Energy, 2014, 8: 118-125.                                                            (IF: 12.34)
04. QS Wu*(2), Small, 2007, 3(4): 644-649.                                                                    (IF: 8.643)
05. QS Wu*(3),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0, (46): 219-221.                                  (IF: 6.319)
06. QS Wu*(2),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11): 5982-5990.                   (IF: 8.867)
07. QS Wu*(4),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2): 600-607.                         (IF: 8.867)
08. QS Wu*(5),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6): 2978-2984.                     (IF: 8.867)
09. QS Wu*(4),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3, 1(30): 8622-8629.                   (IF: 8.867)
10. QS Wu*(6), Nanoscale, 2013, 5(10): 4388-4394.                                                      (IF: 7.367)
11. QS Wu*(4),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1, 3(9): 3448-3453.                 (IF: 7.504)
12. QS Wu*(1),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0, 172(1-2): 199-201.                      (IF: 6.035)
13. QS Wu*(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9(4): 043112.                                       (IF: 3.411)
14. QS Wu*(4), Inorganic Chemistry, 2012, 51(3): 1495-1500.                                       (IF: 4.857)
15. QS Wu*(4), Inorganic Chemistry, 2011, 50: 9393-9399.                                            (IF: 4.857)
16. QS Wu*(4),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14, 14(2): 450-458.                                    (IF: 4.055)
17. QS Wu*(2),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9, 9(9): 3889-3897.                                  (IF: 4.055)
18. QS Wu*(2),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7, 7(8): 1553-1560.                                  (IF: 4.055)
19. QS Wu*(2),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6, 6(3): 769-773.                                      (IF: 4.055)
20. QS Wu*(2),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5, 5(2): 445-449.                                      (IF: 4.055)
21. QS Wu*(1),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4, 4(4): 717-720.                                      (IF: 4.055)
22. QS Wu*(4),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4, 118(46): 26713-26720.     (IF: 4.536)
23. QS Wu*(4),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2, 116(21): 11702-11708.     (IF: 4.536)
24. QS Wu*(3),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9, 113(46): 19883-19890.     (IF: 4.536)
25. QS Wu*(4),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9, 113(15): 5960-5966.         (IF: 4.536)
26-210. (略)
1. 吴庆生 主编,《分析化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上海)
2. 吴庆生 副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南昌)
3. 吴庆生 主审,《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北京)
4. 吴庆生 主审,《普通化学实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上海)
5. 吴庆生 参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北京)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61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5
沙发
发表于 2018-5-29 08:53:58 | 只看该作者
与相应的单一金属相比,纳米合金具有电子构型可重组、组成比可改变和选择性可调整等特点,因而表现出既不同于体相合金又不同于金属单质的独特性能。由于纳米尺寸效应和大量的扭折缺陷,纳米合金通过电子构型的重组获得了更高的比表面能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极大促进了其催化性能的提升,在化学催化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迅猛发展的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使得纳米笼、纳米超薄膜和纳米多面体等一系列具有新颖纳米结构的纳米合金催化材料不断涌现。一方面,纳米合金催化材料不仅能催化合成气的重整,而且能催化各种偶联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化工、能源、环境、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纳米合金催化材料不仅能通过表面构造增强活性,而且能通过力学效应提高性能,极大地丰富了纳米催化理论体系。

有鉴于此,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庆生温鸣教授团队撰写了关于纳米合金化学催化材料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国际上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及本团队十多年来的研究工作。本文从不同合金类型着手,围绕纳米合金的设计构筑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纳米合金在化学催化中已展现出丰富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纳米合金催化材料无论在合成和性能上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譬如四元以上多元纳米合金的合成制备仍较困难,合金元素的均匀化还存在问题,高低电位一致性的调控也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解决,而通过设计合成来精准调控催化性能则是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
1)纳米合金中贱金属逐步取代贵金属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2)组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相关性是另一个需要加强的方面;
3)机理研究和计算化学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实现纳米合金催化材料的辅助设计合成和催化性能的精准预测。
文献出处:
Hao Fang†, Jinhu Yang†,Ming Wen*, Qingsheng Wu*, Nanoalloy Materials forChemical Catalysis,Advanced Materials,2018, 30, 17056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板凳
发表于 2019-1-27 10:06:50 | 只看该作者
学校发文称,经2018年9月30日校人事安排小组会议研究,同意成立《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我院吴庆生教授再次获聘编委
        据悉,"第八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议"将于2019年1月21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C区401会议室召开。届时,编委会将结合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讨论建言,探讨学报今后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6 21:51 , Processed in 0.09682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