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羊晓东:串联自由基环化/分子间偶联反应合成苯并呋喃衍生物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4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8:49: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苯并呋喃结构单元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基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生理活性。2015年,有34种临床批准的药物是苯并呋喃衍生物,包括Darifenacin(达非那新)、Vilazodone(维拉唑酮)、Ramelteon(雷美替胺)等。苯并呋喃乙胺类化合物是苯并呋喃衍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化合物,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前体,并对血清素5-HT2和5-HT1A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前人报道的合成路线冗长、产率低、高温、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配体/危险试剂(钯催化剂、镍催化剂、重氮甲烷、氢化铝锂等)。因此,发展一种合成苯并呋喃基乙胺高效便捷的新方法是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最近,云南大学羊晓东教授和张洪彬教授团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Patrick J. Walsh教授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高效构建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的方法,首次实现了串联自由基环化/分子间偶联反应合成苯并呋喃乙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以简单、易制备原料的2-氮杂烯丙基化合物和碘代芳基丙二烯基醚为反应底物,在LiN(SiMe3)2为碱、DME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室温条件下,首次实现了自由基环化串联分子间偶联反应,应用于苯并呋喃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27个例子,收率可达84%)。其中2-氮杂烯丙基阴离子扮演电子供体的角色,同时作为2-氮杂烯丙基自由基的偶联前体。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以拓展合成一系列常规合成方法难以制备的多功能化、多(杂)环苯并呋喃衍生物,也可以扩环合成一系列苯并六元或七元氧杂环衍生物。特别是,该方法可在2-碘芳基丙烯基醚结构经过修饰,包括a) 芳基的官能团化、b)芳基系统的扩展、c) 丙二烯基醚C1位置的取代和d) 芳基和氧之间增城碳链,从而合成结构多样化的苯并呋喃乙胺类化合物。此外,研究人员对该反应的产物苯并呋喃乙胺类化合物进行了克级制备以及衍生化反应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该串联反应不需要过渡金属催化、无配体,避免了在后处理过程中过渡金属杂质分离的难度,同时降低反应成本,避免了来自可持续性的挑战问题,这将有助于该工作今后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相关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文章研究工作主要由云南大学博士生邓国刚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李敏言博士完成。
该论文作者为:Guogang Deng, Minyan Li, Kaili Yu, Chunxiang Liu, Zhengfen Liu, Shengzu Duan, Wen Chen, Xiaodong Yang, Hongbin Zhang, Patrick J. Walsh
Synthesis of Benzofuran Derivatives through Cascade Radical Cyclization/Intermolecular Coupling of 2‐Azaallyls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2826–2830, DOI: 10.1002/anie.201812369

羊晓东
2003年6月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硕士学位;
2009年6月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博士学位;
2003年7月-2005年12月 云南大学药学院工作;
2006年1月至今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
2015年8月-2016年8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
主要研究兴趣:碳-碳键偶联反应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张洪彬
1985 年获云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硕士学位;1998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
1988-1995 年,云南大学化学系工作;
1999-2000,美国礼来公司化学制备研发部(Eli Lilly, CPRD)博士后;
2000至今 云南大学药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

研究领域
结构单元导向的合成新方法,天然产物全合成。
主要兴趣为:基于串联反应的天然产物结构单元的合成新方法研究,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7:16 , Processed in 0.08642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