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剑锋课题组JACS:界面双电层区域电场分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8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16:3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剑锋教授课题组利用电化学共振拉曼光谱在研究电化学体系中界面双电层的电场分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以“Probing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s in the Double Layer of a Single-Crystal Electrode with Angstrom Spatial Resolutio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5162)上。
       在电化学体系中,双电层(EDL)是许多电化学反应发生的极其重要的界面区域,是电化学和表面科学领域长期、重要的研究课题。双电层结构会影响电势分布,从而影响电化学反应机理和速率。因此,阐明双电层结构和探索双电层内电场分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直接对双电层内的电场分布进行精确实验测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李剑锋教授课题组利用电化学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实现了电化学体系中界面双电层内电场分布的研究。该工作在原子级平整的Au(111)单晶电极表面自组装一系列含有4,4'-联吡啶信号基团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紫精分子,通过测定信号基团的共振拉曼信号强度从而来反推电场强度,并且通过精确调控信号基团(4,4'-联吡啶)距离单晶电极表面的位置从而给出纵向电场的分布。同时,由于相邻的信号分子之间的距离仅为~2 Å,因此可以埃级别的空间分辨率探测双电层内的电场分布。该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双电层结构,为界面理论和实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该工作是在李剑锋教授和张霞光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共同指导下完成。实验部分主要由我院博士研究生温宝英完成,张霞光博士完成了DFT计算,博士生林嘉盛、张月皎,博士后Petar M. Radjenovic等参与论文的研究工作和讨论。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25404、2177512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705400、2019YFD09011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720190044)等的资助和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5162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
       李剑锋,男,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0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4年分别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核壳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电化学、界面(光、电)催化、便携式快检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Energy、Nature Protoc.、Nature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他引6000余次,撰写英语书章节4部,授权专利5项。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基金委“优青”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中组部青年“****”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JACS|主题: 517, 订阅: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6 14:11 , Processed in 0.08538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